土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稀土从中国稀土至中国稀土国之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长江证券)

中国稀土:大国重任,龙头崛起

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稀土集团现阶段唯一的上市平台,公司在强化中国稀土行业优势资源地位、促进中重稀土产业整合及推动下游稀土应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公司将围绕做强上市平台“新引擎”,打造稀土行业资本市场表率标杆的目标要求成长为中国中重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前身为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其于年成立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上市之初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电解铝及其深加工产品。公司于年完成电解铝业务剥离,注入了盈利状况良好、发展潜力大的稀土资产(五矿稀土赣州、定南大华、赣县红金与五矿稀土研究院),正式切入稀土行业发展路线。后续公司于年变更名称为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年收购广州建丰。近年来公司深耕中重稀土行业,把握中国稀土行业整合的发展契机,背靠中国稀土集团,于年10月13日正式变更名称为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稀土。

深耕中重稀土产业,经营稳健盈利提升

公司主要从事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经营及贸易业务,产品主要为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合金。稀土氧化物业务是目前公司的业绩的核心支撑,年上半年稀土氧化物营业收入占比达到86.42%。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南方离子型稀土分离加工企业之一,年公司稀土产品销售量吨,同比增长79%。

为了把控资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泰鑫拓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参股华夏纪元持有圣功寨稀土矿探矿权和肥田稀土矿探矿权的42%股权。为提高探转采工作效率,公司正优先开展圣功寨稀土矿探转采办理工作。现阶段,圣功寨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的审查。伴随后续项目顺利实施,将为公司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公司在稀土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奠定较好基础。

自年以来稀土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动公司整体营收规模大幅提升,公司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9亿元,同比增长58%。年由于矿石原料端价格波动上涨导致公司利润略有下滑,而公司年前三季度盈利显著改善,实现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86%。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18.6%,同比增长1.85pct,主要由于矿石原料端价格有所回落带动成本下降所致。分业务来看,公司核心稀土氧化物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公司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及合金两大业务板块年上半年分别占比86%、13%,毛利润占比分别为95%、3%,毛利率分别为23.81%、5.19%。

背靠中国稀土集团,资源整合助推公司加速发展

公司控股股东为五矿稀土集团,实际控制人由中国五矿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截至年9月,五矿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8亿股股份已过户登记至中国稀土集团名下,划转完成后中国稀土集团直接和间接对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08%,而最终实际控制人仍为全资控股中国稀土集团的国务院国资委。随着中国稀土集团专业化整合工作的持续推进、稀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公司作为中国稀土集团现阶段唯一的上市平台,凭借强大的集团资源以及优质的央企背景,充分利用资金、资源等多维全面的优势,有望进入公司发展的快车道。

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专业化整合工作,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新设中国稀土集团,并将中铝集团持有的中国稀有稀土的股权,中国五矿所属企业持有的五矿稀土、五矿稀土集团的股权,以及赣州稀土及所属企业持有的南方稀土集团、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中蓝稀土的股权整体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于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组建后的中国稀土集团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股权结构为:国务院国资委持有31.21%;中铝集团、五矿集团旗下的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分别持有20.33%;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9%。我国稀土资源分布呈现为“南重北轻”的格局,之前主要由“1+5”六大稀土集团负责整合,其中北方稀土负责整合北方轻稀土,五矿稀土、中铝集团、赣州稀土集团、厦门钨业、广东稀土集团负责整合南方重稀土。本次重组为中国稀土集团后,通过集团化经营以及集约化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稀土产业加快形成一南一北、南重北轻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稀土产业市场集中度,实现稀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同时中国稀土集团也将通过获得较高的配额增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及行业地位。

五矿稀土集团:重点整合湖南稀土资源

合并之前的五矿稀土集团背靠由原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两个世界强企业战略重组而成的五矿集团,资源、资金等实力雄厚,主要整合湖南的稀土资源,并投资有五矿稀土(腾冲)有限公司、五矿稀土江华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稀土材料有限公司、河源市国业稀土冶炼有限公司等一众稀土相关企业。

五矿稀土江华有限公司拥有湖南省唯一的一张稀土采矿权证,所属的姑婆山矿区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10.43万吨(REO),资源为中重稀土,达到大型离子稀土矿藏规模,后续建成投产完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自身和国内中重稀土供应压力。

中国稀有稀土:重点整合广西稀土资源

合并之前的中国稀有稀土在广西、四川、山东布局了稀土矿资源,其中广西是中国稀土资源保护最好、开发最晚的稀土资源富集省区之一,中国稀有稀土旗下子公司中铝广西稀土是广西稀土资源整合平台,已先后完成在广西贺州、梧州、玉林和崇左等稀土资源富集地市设立子公司,全面掌控广西稀土资源布局。中铝广西有色崇左稀土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广西唯一一张采矿权,其六汤稀土矿区矿段保有稀土氧化物(REO)总量3,.11吨,平均品位为0.%,矿山浸矿生产能力18.78万吨/年,折合为稀土氧化物t/a。后续广西省凭借优异的中重稀土资源禀赋,有望成为未来我国稀土资源端重要的“新兴增长极”。

南方稀土集团:重点整合江西稀土资源

江西赣州是我国中重稀土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为中国离子型中重稀土主要产地之一,中重稀土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约80%,富含铽、镝、铕、钇等高价值元素,其中高钇型中重稀土为赣州独有。合并之前的南方稀土集团是江西省稀土资源的整合者,集团拥有56宗稀土采矿权证,占全国南方离子型稀土采矿权证的67%,掌握全国一半以上的离子型稀土配额生产量和稀土氧化物供应量。

行业:供给格局持续优化,龙头影响力逐步凸显

格局:全球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产业链战略优势显著

全球稀土产业链中,中国依托资源技术成本等多重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地位:1)稀土资源雄厚且成本最低;2)冶炼分离环节掌握绝对话语权;3)国内是稀土产品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稀土产业链包括上游稀土资源开采,中游稀土材料制备,下游应用三个环节。上游稀土生产流程为稀土原矿-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REO)-稀土金属,在开采出稀土原矿后,通过浮选、重选、磁选等选矿工艺加工得到稀土精矿,稀土精矿经过火法或湿法冶炼分离得到稀土氧化物(REO),稀土氧化物经过熔融电解得到稀土金属。中游加工即将稀土金属加工制备成稀土永磁、抛光等材料,应用于下游终端需求。在过去多年发展中,全球稀土产业链逐渐由美日转移至中国。0年以前稀土矿产能、冶炼分离能力、稀土永磁材料制备能力普遍集中于美日欧,而后随着中国采矿产能快速释放、冶炼分离工艺逐步改进以及资源禀赋高、人工成本低的多重优势,海外稀土产业链竞争力逐步式微,8年后绝大部分稀土产物由中国企业供应。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完备的稀土产业链,在稀土行业占据战略优势地位,背后原因在于中国在资源禀赋、冶炼技术以及综合成本方面的多重优势:

资源端,中国稀土储量、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年稀土矿储量占全球比例为37%,产量占全球比例为58%,且成本全球最低,拥有压倒性优势。根据USGS数据,年全球稀土矿储量为1.2亿吨,中国稀土矿储量为万吨;年全球稀土矿产量24万吨,中国为14万吨。海外稀土矿生产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缅甸,其中美国产量占比16.3%、澳大利亚占比8.8%。

冶炼分离端,全球86%稀土矿依赖中国冶炼分离产能,中国占据绝对话语权,海外除澳大利亚Lynas公司拥有2万吨冶炼分离产能外,其余海外开发的稀土矿需运至中国进行冶炼分离。稀土矿包括多种稀土元素,稀土冶炼分离即由稀土矿中分离提取出单一纯稀土元素。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发出“溶剂萃取法”用以冶炼分离稀土,分离效果好、生产能力大、便于快速连续生产、易于实现自动控制,逐渐终结美日欧技术优势,且在稀土冶炼过程中,需要大量工业和环保配套设施支撑,中国稀土冶炼成本优势明显。

应用端,中国是稀土产品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拥有全球约90%稀土永磁(钕铁硼)产能,并且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风力发电设备等最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

从全球稀土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按照中国供给占比以及稀土行业*策发展,可以简单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年中国开始对稀土产品实施出口退税为起点,至5年《财*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出台后终止。在这一阶段,依托突出的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中国稀土的大量开发和出口重塑了全球稀土供给格局,稀土产业链逐步向中国转移,稀土资源供给朝向单极化方向发展,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比例自年的48%大幅提升至4年的95%;

第二阶段自6年开始,自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分界点。在这一阶段,*策对行业发展的干预明显加强,*府强化了对稀土行业的管控,推出了稀土出口数量管理、开采和生产总量控制*策,意图规范行业发展。

第三个阶段为年至今。这一阶段,中国持续推进包括稀土行业整合、“稀土打黑”在内的供给侧改革,国内稀土供给格局大幅改善,稀土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显著抬升。海外“去中国化”的产业布局推动稀土新矿山的发现及开采,全球稀土市场进入多元化供给格局。

—4年:中国稀土崛起,全球供给向单极化方向发展

在这一阶段,依托突出的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中国稀土的大量开发和出口重塑了全球稀土供给格局,稀土产业链逐步向中国转移,稀土资源供给朝向单极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之初至90年代末,中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采取出口资源换外汇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而从国际市场购买需要的设备和技术。稀土作为国内储量丰富、在国际上有成本竞争优势的战略物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从年4月1日起,国内对稀土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据统计,~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由0.82万吨大幅增长至5.33万吨。在这一阶段,大量资本进入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环节,稀土产品供过于求,加之稀土企业无序竞争,稀土产品出口均价从年的1.25万美元/吨降至4年的0.93万美元/吨。

中国大量的低价稀土供给重塑了全球稀土行业供给格局。根据USGS统计,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比例自年的48%大幅提升至4年的95%,一时间几乎主宰了全球稀土供应,全球稀土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海外稀土产业链大幅萎缩被迫产能出清,有代表性的如美国最大稀土矿山MoutainPass迫于经济及环保压力,于2年停产。不过,产业的无序扩张催生了稀土勘查和开采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发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根据论文《中国稀土*策演进逻辑与优化调整方向》中的数据,非法开采的稀土资源回收率仅为5%,而赣州因稀土开采成为全国酸雨发生频率超过90%的四大城市之一。随着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对资源出口倚仗弱化,同时国内稀土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环境破坏与稀土出口价格不断下行,稀土行业整顿成为*府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5—年:中国主导全球供给,*策加剧价格波动

在这一阶段,*策对行业发展的干预明显加强,*府强化了对稀土行业的管控,推出了稀土出口数量管理、开采和生产总量控制*策,意图规范行业发展。具体来说,5年,*府取消了稀土金属和化合物的出口退税*策,同时控制稀土等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环保总局对包头稀土企业进行环保普查;6年,国土资源部对稀土矿制定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实行责任状和合同书制度;7年,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8年,海关总署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品种,并开展打击稀土走私的专项行动。5—年,稀土出口配额由6.56万吨减少至3.03万吨,由于非法开采和稀土走私仍然存在,*策规制效果不明显,稀土价格整体仍然维持低位,此5年间中国稀土产量占比全球持续高于90%,主导全球稀土供给。年至年,由于出口配额受限,稀土出口价格短期内迅速上涨,累计涨幅超过%,供给端的*策管控极大地加剧了稀土价格的波动性。

—年:国内格局持续优化,中国企业推行全球化布局

这一阶段,中国持续推进包括稀土行业整合、“稀土打黑”在内的供给侧改革,国内稀土供给格局大幅改善,稀土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显著抬升。海外“去中国化”的产业布局推动稀土新矿山的发现及开采,全球稀土市场进入多元化供给格局。年爆发的稀土价格暴涨和供应危机,加速了海外发达国家推动“去中国化”稀土产业布局,扶植中国以外稀土产业发展,意图减轻对中国的依赖。日本财团持续扶植澳大利亚稀土企业Lynas公司,进行了多轮贷款支持和融资。此外,年,美、日、欧盟以中国违反WTO协议为由提起贸易诉讼,中国败诉后于年1月1日起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稀土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参与全球稀土资源布局。如盛和资源参与美国Molycorp公司的收购,入股MPmaterials并获取MP稀土矿的包销权,投资格陵兰矿产公司和北方矿业BrownsRange项目等。

中国:持续优化行业格局,重要战略资源地位彰显

稀土作为中国重要战略资源,国家始终围绕保持行业优势地位、促进行业稳健发展、推动下游应用延伸等方面不断规范和完善中国稀土行业发展。在中国稀土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小散乱弱、环境破坏、黑稀土泛滥、定价权缺失等诸多问题,国家持续推进稀土行业供给端治理,通过稀土行业整合、“稀土打黑”等诸多举措,大幅优化行业供给格局,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逐渐掌握稀土行业定价权。

-:第一轮稀土行业整合,成立六大稀土集团

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稀土行业整合拉开大幕,计划构建“5+1”南北六大稀土集团格局。其中“1”是指北方稀土,重点整合的是内蒙古、甘肃的稀土资源和企业;“5”是指中国铝业、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和南方稀土,重点整合的是江西、湖南、广东、福建、云南、广西、江苏、山东、四川等地的稀土资源和企业。至年底,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六家集团共整合了全国67本稀土采矿证中的66本和9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77家,剩余1本采矿证和22家冶炼分离企业也已明确整合意向或列入淘汰落后计划,六大集团整合基本完成。

-:推进“稀土打黑”,拔掉行业供给*瘤

彼时,行业格局的大幅优化并未扭转稀土出口价格羸弱的局面,大量私挖盗采的“黑稀土”成为扰乱行业供给秩序的*瘤。黑稀土是指不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违法违规开采、冶炼的稀土产品。违法滥开的稀土主要以南方重稀土为主,原因在于:1)重稀土主要为离子吸附型矿石,埋藏浅,开采简单;2)重稀土分布广泛,野外、林区等人烟罕至地区,监管难度大;3)重稀土价值量更高,此为最直接的经济动因。私挖盗采的黑稀土产量放量快、成本低,冲击正常供给秩序,压制稀土价格表现,据行业协会测算,年国内稀土生产配额10.5万吨,包含黑稀土在内的总供给达到16.8万吨。

年以后,国家大力推动稀土打黑,困扰中国稀土产业的黑稀土问题逐步淡出,存量合规采矿、冶炼分离产能,集中在六大稀土集团,稀土供给稳定性、可控性大幅提高,供给格局持续优化。年以来的稀土打黑相较以往,在持续时长、打黑对象、责任主体、技术手段等方面均有了本质进步,过去运动式打黑过后黑稀土死灰复燃问题得到解决。-年黑稀土逐渐式微,虽然国家配给矿物开采量、冶炼分离量持续上升,但黑稀土量下降明显,整体供给处于收缩态势。

:成立中国稀土集团,供给格局进一步优化

年,国内开启新一轮稀土行业整合,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1月,工信部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对稀土总量实行管理,建立追溯、储备机制,对违法开采稀土行为将严惩。12月,成立中国稀土集团,原6大稀土集团中的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以及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持有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赣州中蓝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整体划入该新公司,组建后的中国稀土集团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稀土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以年工信部下达第一批稀土开采配额为例,中国稀土集团占重稀土开采配额的68%,北方稀土占轻稀土开采配额的67%,配额占比未来有望持续提升。南北两大稀土集团主导的重、轻稀土开发的格局正式形成。

海外:中国企业逐步走出去,进一步强化优势地位

中国企业凭借领先的资金和技术优势逐步走出去,开启海外稀土资源的布局和开发;而下游稀土冶炼分离和稀土磁材生产等环节的产业链优势和布局海外稀土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以及互惠双赢,有望进一步强化中国稀土产业链的全球话语权。

缅甸矿:中国重稀土重要补充,供给存在变数

缅甸是除中国外另一重要中重稀土产地,贡献了全球约40%的中重稀土产量,是中国重稀土进口的主要来源,对国内中重稀土供给格局具有较大影响。目前缅甸本国不具备稀土冶炼分离能力,稀土资源开发被我国稀土工业体系掌控,稀土矿需运往中国进行冶炼分离。近年来缅甸国内*局动荡,加之稀土生产及出口*策变化,使得缅甸稀土供给存在一定扰动影响。中国中重稀土产量约占全球的60%,近年来南方地区因环保等因素,中重稀土产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缅甸离子型稀土矿对中国的大量出口,已成为中国中重稀土的重要补充。根据上海有色数据,年,中国自缅甸进口稀土化合物总量约吨。由于盗采盗挖现象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年,缅甸以“部分开采企业没有合法的采矿证”为由,两度停止对华离子型稀土矿(稀土原料)出口。此外,近年来缅甸*局的动荡,同样加大了稀土生产、出口的不确定性,缅甸对中国稀土出口量自年的吨下滑至年的吨,累计降幅达42%。

老挝矿:重稀土资源丰富,长期具备广阔开采前景

老挝作为东南亚又一大稀土资源储量大国,分布着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类侵入岩,在湿热多雨的气候下稀土元素经过风化作用不断富集,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老挝稀土资源的勘探工作取得较大进展,随着国内稀土集团走出去的重要战略实施,老挝稀土资源有望加速开发。老挝稀土资源成矿特征类似于中国南方地区,离子相稀土平均品位为0.4‰~0.7‰,属富集中重稀土元素的中钇富铕型。老挝稀土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川圹省和华潘省,预计两省稀土资源总量可达到60万吨。随着老挝稀土*策的开放,已经有赤峰*金和厦门钨业等中国企业合作入驻。未来老挝稀土资源开发具备广阔前景,可以成为国内中重稀土资源进口来源的又一重要补充。

新增项目:依附中国产业链,短期难以快速落地

过去几年,海外稀土拟建设项目多点开花,梳理进度居前的海外稀土资源项目,发现当前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中国技术+资本成为推动海外稀土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中国供应链向海外延伸并控制上游资源已经成为稀土开发的新趋势。多数海外新兴资源品位不高,远期盈利能力掣肘项目融资推进。按照JORC标准,海外轻稀土项目中储量平均氧化物品位高于8%的仅Lynas、MountainPass两处,其他轻稀土项目氧化物品位均不高,开发经济性难以匹敌国内项目。对项目远景盈利能力的担忧影响了项目融资进展,进而压制海外稀土放量。

落地投资:基本面底+*策底,中国稀土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当前时点,中国稀土的长期投资价值显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核心逻辑:(1)基本面底:短期来看,稀土价格经过调整处于相对底部区间加之行业整体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后续随着下游磁材需求逐步回暖,稀土价格中枢有望逐步抬升;(2)*策底: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有望进一步提升中重稀土的行业集中度,充分发挥中国稀土战略优势地位,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稀土集团下属唯一上市平台的中国稀土也有望在集团赋能的角度下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基于此,考虑到中国稀土未来在稀土资源整合、冶炼分离配额等环节的行业竞争优势明显,加之稀土价格稳中有升,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量价齐升的弹性释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