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高于预期nbsp;电力设备业仍将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电力设备行业保持了高位运行的态势,2007年1~5月利润增长超过30%;产销增幅明显,产值同比增长34.19%;利润与收入基本同步增长,增速达34.33%;出口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进口增长幅度10%以上。同时,《电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7月25日正式出台,并将于2007年9月1日起施行。此办法对可再生能源的上、电价以及调度做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另外,节能减排已被中国摆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年初基础上,近期中央财*又增加100亿元资金用于推动节能减排,相关企业从中受益。
输变电设备行业发展提速
随着国家电力建设的主战场由电源建设向电建设的转移,输变电设备行业已进入快速上升的通道。业内人士认为,在输变电行业提速的大背景下,行业龙头企业的增速也会提升。
1~5月,变压器产量已达33993万千伏安,并且增长速度在逐月加快。从1~2月的18.50%、1~3月的21.40%,达到了1~5月的21.9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相比2006年全年的水平提高了4.04%。作为输变电行业的另一大分行业,电力电缆延续了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1~5月,完成479.35万千米,同比增长7.85%,比2006年同期提高4.45%。
发电设备行业增长超预期
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1~6月,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设备容量累计达到62315万千瓦,同比增长20.8%,发电设备新增产量同比增长5.6%。
按照国家电力“十一五”规划,未来一段时间电力产业改革主题将由容量扩张、供需改善转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阶段。2007年,中国计划投产9500万千瓦装机,同时关停1200万千瓦左右的落后装机容量。
当前,超过60%的新订单为600MW或者更高产品,超临界或者超超临界发电机份额上升,几年前的主流产品300MW次临界发电机将被淘汰出国内市场。目前,国内三大发电集团总共占市场份额已经升至约80%,由于小型生产商缺乏生产高标准产品的技术及设备,因此三大发电集团的市场份额可能由于市场需求的升级而进一步上升。
从三大主机厂的新增订单情况来看,上半年新增订单都超过去年同期。上海电气集团前五个月新增电力设备订单超过1100万千瓦,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东方电气集团公司1~5月新订单金额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10%。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三大发电集团的在手大量订单以及新增订单增长来看,到2010年前业绩将保持稳步增长。
可再生能源全额上 继《可再生能源法》颁布施行之后,又一项鼓励和保护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举措《电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7月25日正式出台,并将于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这一《办法》,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将由电企业全额收购。除大中型水力发电外,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不参与竞价上,实行高电价和差额补贴电价*策。
电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是《可再生能源法》中所明确要求的,这个办法只是把监管细则和进一步明确化。此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电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这些行为主要有:违反规定未建设或者未及时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工程的;拒绝或者阻碍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并调度协议的;未提供或者未及时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上服务的;未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最看好风能发电,因为其规模发展和成本优势高于除水电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因此相关风电设备类企业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节能减排投入继续加大
目前,节能减排已被中国摆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年初基础上,近期中央财*又增加100亿元资金用于推动节能减排。
今年年初,中国安排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63亿元人民币,中央财*预算亦安排5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加之近期增加的100亿元财*资金,今年中国用于支持节能减排的资金已累计达213亿元。其中,用于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为90亿元,为去年的13倍。
“十一五”期间,中国设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不过,降耗预定目标在“十一五”开局首年并未如期达成。去年,中国能耗下降1.3%,与4%的年度目标尚有不小差距。今年1~5月,中国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超过2%,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0.6%,情况好于去年。
业内人士认为,节能减排的推进将给中国的电力设备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从发电端和输变电端能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都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相关报道:“上大压小”与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目前来看,优化机组结构对节能降耗效果明显,主力发电机型将向60万千瓦及以上过渡,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
“小型化”是我国火电行业高能耗、重污染的主要原因。电力工业是我国能耗和污染大户,发改委数据显示,全国6.22亿千瓦电力装机中,小火电占1.15亿千瓦。发同样的电,小火电煤耗比大机组高三成至五成。小火电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占整个电力工业三分之一和一半,因此小机组比重高是火电行业单位煤耗居高、污染重的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机组单机容量越大,单位发供电煤耗、厂用电率越低。2006年,全国发电煤耗平均为366克/千瓦时,而5万千瓦小机组煤耗为440克/千瓦时,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煤耗仅为270克/千瓦时。5万千瓦小机组厂用电率高达9%,几乎是60万千瓦机组的两倍。
“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要确保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在大电覆盖范围内逐步关停以下燃煤(油)机组: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按照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各类机组等。
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后在大电覆盖范围内,将不得新建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纯凝汽式燃煤机组。2000年国家提出不再上马1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此次又提出淘汰30万千瓦以下纯凝汽式燃煤机组,市场准入门槛再度提高,主力机型向60万千瓦以及以上过渡。
据相关数据,2006年生产的火电设备中,30万千瓦及以上大容量机组占比达76.14%(2005年为69.48%),其中60万千瓦以上机组在火电设备总产量中的占比达48.3%(2005年为35.5%)。可以看出,火电的主力机组已由2005年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机组为主,正在向2006年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过渡。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宣布,今年上半年我国已关停高耗能高污染小火电机组156台,装机容量550万千瓦,占今年关停1000万千瓦目标的55%,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二氧化硫排放下降关停小火电功不可末。今年1~5月,在火力发电量增长18.4%的情况下,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却下降了5.4%,这要归功于同期全国新增脱硫装机容量2760万千瓦和关停小火电机组410万千瓦。
过去3年,电站设备行业受益于电力供应紧张,行业爆发式增长。2006年,电站设备年产量已经突破1.19亿千瓦,年投产装机容量1.02亿千瓦,同比增长20.3%。据预测,未来行业需求将趋于平稳,关停小机组将创造超越用电需求增长之外的电站设备需求,有利于平抑行业周期波动。另外,主力机型向大容量、高参数过渡,有利于国内龙头企业竞争以及市场份额的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