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品三言二拍让无数读者意犹未尽 [复制链接]

1#

第十章俞伯牙奏琴寻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湖海空悬一片心。

这首诗感叹知音难觅,知己难寻。世间相知分为几类:由于恩德而结交的是知己,由于彼此知心而结交的是知心,由于志同道合、兴趣相投而结交的是知音。现如今哪里还能找到像管夷吾和鲍叔牙那样的知己,何处还能寻觅俞伯牙与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呢?

管夷吾和鲍叔牙相知相交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传诵。春秋时期,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管夷吾,一个叫鲍叔牙。他们两个是好朋友,曾经一起经商,赚来的钱总是平分。可是有时候管夷吾就把钱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知道了并不生气,他不认为管夷吾贪财,因为他知道管夷吾生活贫困,还要奉养家中年迈的老母。后来管夷吾被齐桓公囚禁起来,鲍叔牙又向齐桓公极力推荐,向齐桓公介绍夷吾的才能。齐桓公就任命夷吾做了齐国的丞相。鲍叔牙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朋友着想,可以称得上是管夷吾真正的知己。

下面要说的是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名人叫俞伯牙,是楚国郢都人,弹得一手好琴。伯牙虽然是楚国人,却在晋国做官。有一次,伯牙奉晋国国君的命令出使楚国。他从陆路出发到了楚国的都城郢,拜见了楚王,表达了晋国国君的友好之意。楚王设宴款待伯牙,二人相处得十分愉快。郢都是伯牙的故乡,他要到父母的坟前拜祭,于是辞别了楚王。拜祭完毕,由于有公事在身,也不敢久留,打算从水路坐船返回,这样可以一览故乡山水。一路行来,伯牙尽情地欣赏山川美景,不到一天,就来到了汉阳江口。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却遇上了狂风大雨,船不能再继续前行了,就停在了山崖下。没过多久,雨停了,风平浪静,云慢慢散开,出现了一轮明月,这雨后的月亮,比往常更加皎洁明亮。伯牙独自坐在船头赏月,看那天上圆月如此妩媚,月下江水亦显秀美,不禁想起旧事,于是随手抚琴,弹上一曲。谁知一曲还没弹完,就听见“啪”的一声,琴弦竟然断了一根!伯牙非常惊讶,就让随从去问撑船的人:“这船停在了什么地方?”撑船人说:“由于遇到风雨,船停在了山脚下,附近多是树木,并没有人家。”伯牙想:“那这里就是荒山了。要是有村庄,或许还有聪明的人偷听了我弹琴,琴弦才有可能突然断掉一根。可是在这荒山,怎么会有听琴的人呢?难道是有仇家派刺客来刺杀,或者是有盗贼要到我船上偷东西?”于是吩咐仆人说:“赶快跟我一起到山上搜查一下,看有没有人藏在山上。”众人正准备上岸,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说:“船上的人,请不要多心,我不是什么盗贼,只是个樵夫。我上山打柴,却遇到了狂风暴雨,就找了个地方避雨。雨停了,正要往家走,经过这儿听到有人在弹琴,琴声很美妙,就停下脚步听了一会。”俞伯牙大笑说:“一个砍柴的,也会听琴?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就不跟他计较了,快让他走吧。”樵夫却不肯离开,站在岸上大声说:“大人这话就错了!如果说这荒山里没有听琴的人,那这夜深人静,山脚下也不应该有弹琴的人了。”

伯牙听他说话不像个俗人,可能真的是听琴人,于是由生气转为高兴,说:“既然你在这里听我弹琴,那么你知道我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吗?”樵夫说:“如果我不知道,就不会停下来听了。您刚才所弹的是根据孔子感叹学生颜回早逝的故事,而谱成的曲子。曲词是‘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念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刚听到这,琴弦就断了。我记得第四句应该是‘留得贤名万古扬’。”伯牙听后非常高兴,说:“先生果然不是俗人。”于是吩咐仆人请听琴人上船来细聊。仆人们见他头戴斗笠,身穿草衣,腰上别着斧头,一看就是个樵夫,心里很看不起他,就对他说:“见到我们老爷要磕头,说话恭敬点。”樵夫说:“各位不用担心,我脱了外衣再进去见面。”摘下斗笠后,头上还裹着青布;脱下草衣,身上穿的是蓝色褂子。他不慌不忙地把斗笠、草衣、斧头都放在船头,才走进船舱。走进船舱后,樵夫并没有下跪,而是深深鞠了一躬,说:“小人有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觉得站起来向一个樵夫还礼有失身份,可是既然请他进来了,又不好意思不接待,没办法,就抬起手说:“免礼吧。”俞伯牙一点没有待客的礼节,让樵夫坐在下面的席子上。樵夫也没有谦让,就坐下了。伯牙见他没有说声谢谢就坐下了,心里有些不满,因此没有问他姓名,也没有让仆人上茶,两个人就这样安静地坐着。过了一会,伯牙明知故问:“刚才在岸上听琴的是你吗?”樵夫回答说:“正是。”俞伯牙又问:“你既然在这听琴,就一定知道这琴的来历,这琴是谁做的?弹它又有什么好处?”正在这时,撑船人进来说:“风向顺了,可以开船了,请问大人是否继续前行?”伯牙吩咐说:“晚点也没关系,你先下去吧。”樵夫说:“小人说话啰嗦,怕耽误了大人您的行程。”俞伯牙笑着说:“如果你说的有理,就算不做官了也没关系,更别说是耽误点行程了。”樵夫说:“既然这样,我就大胆地说说。这把琴是伏羲做的。凤凰是百鸟之王,非梧桐不栖。于是伏羲就知道梧桐是好树,就让人砍了一棵高三丈三尺的梧桐树,截成了三段。第一段声音太轻,第二段声音又太重,只有第三段,轻重适宜。把第三段在泉水中泡了七十二天后,拿出晾干。又在选定的良辰吉日,让手艺高超的工匠刘子奇做成乐器,取名为‘瑶琴’。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厚二寸。这把琴有‘六忌’,‘七不弹’。‘六忌’即忌大寒、大暑、大风、大雨、大雪、迅雷;‘七不弹’即丧不弹,奏乐不弹,事多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不弹。总之,这把琴琴声悠扬、余音绕梁,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俞伯牙见樵夫对答如流,不免心中佩服,对樵夫的态度也开始恭敬,但又怀疑他只是背诵下来,并不知道其中真谛,就想再试试他。于是,伯牙又问:“当年孔子在屋里弹琴,他的学生颜回从外面走进来,听出琴声中有低沉的感觉,怀疑有杀意,感到奇怪就问老师。孔子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猫正在抓老鼠,想让它赶紧抓到,所以这杀意就在琴声中流露出来了。’如果我弹奏一曲,你能从琴声中听出我在想什么吗?”樵夫说:“大人先试着弹奏一曲,让我来猜猜,如果猜不着,还请大人不要怪罪。”俞伯牙把断了的琴弦重新接好,沉思了一会,心中想起高山,于是开始弹琴。樵夫感叹说:“巍峨的高山很美,大人心里在想高山。”伯牙没有回答,又弹了一曲,此时心里想的是流水。樵夫又感叹说:“浩浩荡荡的流水也很美,大人在想流水。”这两句话都说中了俞伯牙的心事,伯牙惊讶地站起来,给樵夫行了个礼,说:“实在是失敬,我不应该以貌取人,差点错过了天下的贤士。请问先生尊姓大名?”樵夫微微鞠了个躬,说:“小人姓钟,名徽,字子期。”俞伯牙作揖说:“原来是钟子期先生啊!”钟子期问:“请问大人贵姓,在哪里做官?”伯牙回答说:“下官俞伯牙,在晋国做官,此行是奉命出使楚国。”钟子期说:“原来是俞伯牙大人啊!”伯牙让钟子期坐上座,并让随从上茶,喝完茶又一起喝酒。席上,俞伯牙又问:“听先生口音是楚国人,不知住在什么地方?”钟子期说:“家住马安山集贤村,离这不远。”伯牙笑着说:“集贤村,好名字!”又问:“先生有什么技能吗?”钟子期说:“平时以砍柴为生。”伯牙笑着说:“子期先生,我本不应该多说,但是以先生这样的学问,为什么不考取功名,去朝廷做官,名垂青史,却要在山里做砍柴的樵夫,我为你感到可惜啊!”钟子期说:“实不相瞒,家里有年老的父母,子期也没有兄弟姐妹帮忙奉养老人,现在靠砍柴为生,可以让父母安享晚年。做官虽然可以很显贵,可是我就无法亲自侍奉父母了。”伯牙听了子期这些话,对他更加敬重:“你有这样的孝心,实在是难得。”两个人越谈越投机,伯牙又问:“你多大年龄了?”钟子期说:“二十七。”伯牙说:“下官正好大你一旬,难得遇到像你这么情投意合的知音,如果你不嫌弃,我们今后就以兄弟相称怎么样?”钟子期笑着说:“大人身份尊贵,我只是乡野村夫,怎么敢高攀啊?”俞伯牙说:“天下这么多人,相识相知的能有几个?能够与你相知是我的荣幸,怎么能以富贵贫贱来衡量呢?”于是两个人在船舱结拜,俞伯牙为兄,钟子期为弟,今后以兄弟相称。结拜后,两人接着喝酒谈心。正是:称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兄弟两人谈话兴致很高,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船公们准备开船了。钟子期忙起身告辞,伯牙递给子期一杯酒,握着子期的手说:“贤弟,我跟你见面太迟,分别又太早啊!”子期听后流下了眼泪,两人都舍不得分别。伯牙说:“我想请贤弟耽误一些时日,跟我一起呆几天,不知道是否可以?”子期说:“不是小弟不愿意跟从,只是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昨晚没有回去,恐怕他们已经很担心了。”伯牙说:“既然这样,你回去告诉二老后,再到晋国来看我,他们知道了你的去处,也就不会那么担心了。”子期说:“我不敢轻易答应,如果我告诉了父母,他们不允许,让兄长在远方白白地等候,我的罪过就更大了。”伯牙说:“贤弟实在是个真诚的君子,还是明年我来看你吧。”子期说:“兄长明年什么时候来,我也好来等候。”伯牙想了想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八月十六了,我明年仍然在这两天来,如果不来就是不守信,那就不是君子了。”又吩咐随从把子期的地址和明年见面的日期都写在日记薄上。钟子期说:“既然这样,明年中秋,小弟准时在此处等候,绝不耽误,天已大亮,小弟就告辞了。”俞伯牙让人拿了些*金给钟子期,说:“这些钱回去给二老买些吃的,就当是我孝敬的。”子期没有谦让就收下了,从船头拿了斗笠草衣上了岸。伯牙站在船头,子期站在岸边,两个人依依惜别,直到船走出了很远。路上,俞伯牙也没有心情再观看这山川美景,心里想的都是这个知音人。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秋天又来了。俞伯牙一直想着与钟子期的约定,没有一天忘记过。临近中秋节就跟国君请了假,希望准许他回家乡一趟。国君答应后,伯牙急忙收拾行李,仍然从水路走。上船后就吩咐船公,每到一个地方就通报一下地名,生怕错过了约定地点。正好在八月十五傍晚,到了去年停船与钟子期相遇的地方,就吩咐船公把船停靠在岸边。俞伯牙站在船头等候,想起去年与子期相遇,两人彻夜长谈,今年又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月光皎洁,一如去年。想到很快就要见到钟子期,伯牙心里很是兴奋。可是今晚四周却异常的安静,一个人影也没有,伯牙心里想:“早就约定在这里见面,难道是钟子期失约吗?”又等了一会,好像明白了什么,自言自语说道:“我知道了,这江边停靠的船太多了,我今年坐的船已经不是去年那只了,大概是贤弟认不出来,去年我是弹琴才和贤弟相遇的,今晚我再弹一曲,贤弟听后,就会来相见了。”于是让随从点上香,把琴放在船头,才开始弹,就觉得琴声中透着悲伤。伯牙停下来,想:“琴声哀伤,难道是贤弟家有什么事,去年说父母年岁已高,应该是有丧事。事有轻重,贤弟又极为孝顺,所以才会不来的。明天我亲自去探望一下吧。”

俞伯牙一夜没睡,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了,让随从拿着琴,并拿些*金,心想:“如果贤弟家真有丧事,也可以当做赠礼,表表心意。”大概走了十里,到了一个山谷口,分出两条大路,不知道哪条路通往集贤村。于是停下来休息了一会,想找个过路人问问再走。没有多一会,左边路上过来一个老头,左手提着篮子,右手拄着拐杖,慢慢地往前走。俞伯牙站起来恭敬地问:“先生,请问这两条路,哪一条是通往集贤村的?”老人说道:“这两条路都通往集贤村,左边的是上集贤村,右边是下集贤村,这个山谷口正好是中间,两边各有五十里的路程。不知客人要去哪一个集贤村啊?”伯牙哑口无言,心想:“贤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么糊涂啊,明知道有两个集贤村,却没有说明白是哪个。”那老人见伯牙没有说话,就问:“一定是那个说路的人,只是说了个集贤村,没有分上下,让您不知道从哪走了吧?”俞伯牙说:“正是啊!”老人说:“两个集贤村里,一共也就二十几户人家,大多是隐居避世的人,我年纪大,在这山里住的时间也长了,村里的人大概都认识。先生告诉我要找的人的姓名,我就能知道他的住处了。”俞伯牙说:“我要找的人叫钟子期。”谁知老人听后,竟然失声痛哭,老人说:“钟子期是我儿子,他去年八月十五出去砍柴,到第二天早上才回来,说是遇上了晋国大夫俞伯牙先生,因为兴趣相投就结为兄弟。分别时俞伯牙先生赠送了两锭*金,我儿子用这些钱都买了书,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刻苦读书,说是不敢高攀晋国大夫。我们夫妻俩也劝不了他。没想到他过度劳累,得了重病,没有几个月就死了。”

俞伯牙听后,心里一阵阵剧痛,禁不住泪如泉涌。他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昏了过去。老人赶紧扶住他,回头问随从:“这位先生是谁?”随从小声说:“这就是俞伯牙老爷。”老人说:“原来是我儿子的好友啊!”俞伯牙慢慢地苏醒过来,坐在地上,哭着说:“我昨晚在江边等,还以为是贤弟不守信用,谁知……贤弟,你真是有才无寿啊!”伯牙站起来重新给老人行了礼,改称呼为“老伯”。伯牙说:“老伯,贤弟的棺材是停放在家中,还是已经埋在郊外了?”老人说:“儿子临终前交代,让把他葬在马安山江边,说是与义兄俞伯牙有约,要履行诺言。刚才先生来的路右边,有一个新坟墓,那就是我儿子钟子期的墓。今天正好是百日之祭,我正要去坟前烧纸,没想到却与先生相遇。”伯牙说:“既然这样,我和老伯一起去坟前祭拜。”老人带路来到坟前,伯牙跪下说:“没想到与贤弟的分别,竟成永别。”说着说着又大哭起来,让随从取出瑶琴,弹奏了一曲。伯牙弹的这首曲子的歌词是:“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说完拿出刀子,把琴弦全部割断,然后把琴重重地摔在石头上,瑶琴被摔得粉碎。老人问:“先生为什么要把琴摔碎?”伯牙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又问:“老伯住的到底是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老人说:“我住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先生现在还问这些有什么用?”伯牙说:“我这里有些*金,一半代替贤弟奉养二老,一半作为给贤弟扫墓的费用。我这就回去辞官,再到上集贤村奉养二老颐养天年。我就是子期,子期就是我,千万不要把我当外人啊!”说完把*金交给老人,哭着离开了。后人有诗赞叹说: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