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精髓就在8个字,足以让 [复制链接]

1#
中国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pf.39.net/bdfyy/bdfj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成为圣贤便是文人雅士终其一生的志向。可历史上真正能被称为圣贤的人却很少。有这样一个人,前半生处处不如意,甚至被追杀差点丢了性命,但“龙场悟道”之后,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踏上了“由凡入圣”的道路,这个人就是明代的王阳明。

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个层面,据说仅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另半个是曾国藩。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远播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龙场悟道,究竟悟出了什么?精髓仅有8个字,足以让一个人重生!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千古完人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生而不凡富家子,鸿鹄之志存高远

这世间,似乎成功的人,从小就拥有与众不同的特征。王阳明也是如此。他的父亲龙山公,是当朝的状元;母亲郑氏,怀他十四个月,迟迟没有分娩。有一天,他的祖母梦到了天神降临,云中鼓吹间一位身披红袍的天仙,踩着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孩子,甚至乖巧可爱。他的祖母一觉醒来之后,恍惚之间,便听到了婴儿呱呱坠地的哭声。

家人高兴报喜大呼:老夫人,生了,生了!如此不寻常的出生经历,让人大呼神奇。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个吉兆。想着孩子既然是来自于云端,便给他取名了“王云”,而他居住的地方给起名为“瑞云楼”。如今,民间还流传着瑞云送子的传说。

奇怪的是,别人小孩三岁就已经能简单说话,王云到了五岁,还是个哑巴。小王云五岁那年,一位云游高僧摸着他的脑袋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就是说,“云”道破天机,说出了出生的秘密。于是祖父将他改名为王守仁。说也奇怪,改名后,王守仁竟然就开口说话了。后又因王守仁筑室阳明洞修炼,还创建阳明心学、阳明书院,所以世人多称他为王阳明。

明朝战乱频繁,外有夷狄入侵,内有盗贼叛乱,在年少的王阳明心中,对国家的前景深深担忧。他十二岁与老师探讨“天下何为第一等人”时,便立志成为圣贤;十五岁那年,为稳定边关建言献策,写了一封奏疏交给父亲,“我已写好平安策,请转交皇上,我愿出关,讨平鞑靼。”父亲把奏疏一扔,“书生乱说话是要杀头的”。王阳明恍然醒悟,实现救世济民的理想,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仕途坎坷多磨难,坚守良知苦作乐

王阳明的一生,踏实修学,秉持良知,与奸臣斗智,与叛贼斗勇与往圣斗学。彼时明朝在位皇帝昏庸,宦官当权,朝局混乱,太监刘瑾对反对自己的人大肆残害。正德元年,王阳明因上书得罪了刘瑾,被抓进锦衣卫大牢,廷杖四十后大难不死,被贬往贵州修文县龙场镇。可心狠手辣的刘瑾并没有打算放过他,派出杀手沿途追击。

王阳明走投无路,心生一计,营造出跳河自尽的假象,这才死里逃生。一路跋山涉水,抵达人烟稀少、遍地荆棘的西南贵州。那时的贵州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瘴气环绕、蚊虫不绝。忽然来到这片不毛之地,住在毒虫肆虐的山洞里,衣食无着,同伴们不堪忍受恶劣的生存环境,心理防线崩溃,不久就病倒了。这里与华灯初上、锦衣玉食的京城相差甚远,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

王阳明虽自小家境优渥,可他没有沮丧气馁,而是乐观地重新站起来,帮助同伴们恢复健康、排解寂寞,在这暗淡无光的日子里增添了一抹色彩。身处穷乡僻壤,面对淳朴善良的民众,王阳明不仅垦地种粮,还积极帮助当地破除陈规陋习。村民们自发帮助他建起了一个茅草屋,大家伙终于有了栖息之所。不久,王阳明又在群山中觅得一处偏僻的钟乳洞,取名为“阳明小洞天”。他常常在洞中读书自省,钻习《易经》、写写文章。这种远离朝野、流连山间的生活,别有一番趣味。

山穷水尽疑无路,龙场悟道又逢生

一天王阳明在参悟中恍然顿悟,随即发狂般地欢呼雀跃起来,感觉就像云开雾散,豁然光明一样。王阳明觉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原来圣人之道蕴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向外求理的方式是错误。这就是后来所谓的“龙场悟道”。《阳明先生行状》《阳明先生年谱》中的原文是“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生物者误也。”龙场悟道之后,他开始在贵州当地讲学,名气渐大,还有人特意从湖南跑到贵州听他讲学。

龙场悟道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王阳明“圣人之志”在特定处境之下的喷薄迸发,他认为向内求索,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因此也直接导致他与朱熹的向外“格物致知”之说分道扬镳。与朱熹学说的分离,同时也就是他自己以“本心”为核心理念的心学哲学体系建构的起点。在这个基础上,王阳明创立“知行合一”学说,成为他贯彻一生的实践原理。

战功显赫遭诽谤,闲赋宣讲致良知

刘瑾被处死后,王阳明又被重新启用,辗转被推荐去江西剿匪,没多久土匪都被他打怕了。正德十四年,就在他在江西、福建这一代清剿土匪的时候,宁王朱宸濠发动了叛乱。王阳明一介文官,仅用35天,平定了宁王密谋10年的叛乱,用东拼西凑的几千人马,打败了了宁王率领的训练有素的十万精兵。王阳明旷世奇功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反倒为了皇帝的虚荣而献出战功,还因此而遭受了权臣的种种诬陷与诽谤。王阳明忍辱负重、潜心钻研,提出“致良知”说,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他的心学哲学。

明世宗继位以后,王阳明的功绩才得到了认可。王阳明的父亲去世,他回到家乡守孝,也因此而被朝廷“悬置”了起来,实际上即是“赋闲”在家。但王阳明不以为意,名满天下的他专注于办书院讲学,宣讲他的“致良知”说,给整个学术界带来了极大震动,“阳明心学”改变了中国思想史的整体格局及其发展方向。

嘉靖六年,朝廷忽又诏书数下,命王阳明为两广总督,前往广西平叛乱。嘉靖七年,王阳明病逝于江西,享年五十七岁。生命中的最后七年,既是他的“致良知”学说获得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他为国家人民利益而鞠躬尽瘁的最后阶段。

结语: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却是极为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的。龙场参悟,仅仅八字,却赋予了他绝境之中重生,思想之泉更生。这位饱经磨难的千古完人,磅礴的思想从弱小的身躯内迸发,突破了时代的禁锢,为古代中国立下一座哲学丰碑。龙场悟道,它宣示了心的力量。一个人,无论多么艰难困苦的情形下,始终坚持良知,勇敢乐观,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向心灵深处搜索,就能找到宝藏,找到想要的一切,走出困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