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四大古文明是指哪些?中华文明在这之中有什么不同?(连续性)讲授新课:提问:中国石器时代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我们先来学习旧石器时代。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依次提问:(1)什么叫旧石器时代?(2)旧石器时代有哪些代表性遗存?(3)旧石器时代有哪些社会特征?(4)观察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图,思考其分布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依次提问:(1)什么叫新石器时代?(2)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社会特征?引导学生从原始农业的出现代替采集渔猎中了解社会在发展进步,为人类生活走向稳定提供了前提条件。(3)新石器时代有哪些代表性文化遗存?阅读教材后填写表格。(4)观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思考其分布有什么特点?简单介绍这些有代表性的遗址特色。简单介绍良渚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良渚文化申遗成功的意义。提问: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分为哪些阶段?这与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划分有什么区别?(一个是按照生产力发展的标准,一个以生产关系变化为标准),之后简单介绍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基本情况。提问:你知道三皇五帝指什么吗?这一时期部落首领是如何继承的?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夏朝的建立?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2)夏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分布是什么?夏朝如何进行统治的?(3)阅读教材材料,思考:关于启继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提问:阅读教材,找出商朝建立的时间,文化、政治的基本情况,并思考什么是内外服?为什么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巩固统治,但又没有足够的实力直接控制外服)阅读教材,(1)找出西周建立的时间、战争,(2)西周推行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3)进一步思考,分封制相对于内外服制度有什么进步性?(国家治理体系更为完善,向心力增强)(4)西周如何走向衰亡的?简单介绍商周时期的经济,突出强调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青铜铸造,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思考: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反映了什么?拓展: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堂总结:讲清教材结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