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几天师德师风的培训,让我对“教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教书育人二者真是不可缺一。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提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品德。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只是这许多的诗歌里有的偏于优美,有的偏于粗犷,有的欠于修改,有的差点调试。
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播种着这些即将绽放的花朵,给学生的心灵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学生而言,每一天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便是老师,甚至可以说有的接触时间超过父母,所以教师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的衣着不得体,学生就会想说老师都可以这样穿,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穿着谨慎,要给学生正能量,正积极。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课上的学习,还有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每个老师都会有喜欢的听话的学生,但是心里知道需要包含着所有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在情感上,在问题上。从学生的各方各面,注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点变化,也许就是教师的一句鼓励,一句问候,会让学生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这一点对刚踏进教师这一行业的我们来说,更为重要;要从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和手段上进行反思,要思考怎样最大限度地将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反思教学理论和道德,教学目标和价值,使教师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时代的快节奏,效率的狠抓,现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教师“育人”的这一责任。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要学生学会做人比单纯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在此,还要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要反思教学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因为有时候,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更为有效,更为准确,更为全面地反思。相信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