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总会感觉嗓子里有痰,但咳又咳不出来,尤其是秋冬季节时,这种感觉很明显。即便是有时候能咳出痰,过一会就又会感觉嗓子里黏黏的。像这种情况该如何怎么解决?
一、什么是湿痰
“湿”也就是寒气,形状是水。湿大多都是往下走得,会造成大便较稀,脚汗多、大腿潮湿等问题。
“痰”可以分成热痰和寒痰,但不管是哪种痰,都属于成型的。
二、4味中药可去除痰湿
1、浙贝母
这味中药的作用就是清肺化痰,虽然肺不会生痰,但当体内形成痰以后,这些痰就会进入肺里面。如果痰一直请不出去,会造成肺部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呼吸以及调节津液的作用。
所以,当体内有痰以后,一定要先清肺,再化痰才行。不仅如此,清完肺以后,也别忘记要润肺,滋补受损的肺脏,让肺脏恢复健康状态。
而浙贝母既可以清肺,又可以润肺,还可以散结聚,能够治疗因痰瘀增多引起的结节和增生,效果很不错。
2、陈皮
陈皮可以健脾胃,为什么有痰以后要用陈皮呢?很简单,就是因为脾脏可以生痰。使用健脾胃的陈皮,能够避免痰的源头——脾脏。调理好脾脏以后,身体生痰的问题就会有所缓解,甚至是消失。因此,健脾胃是祛痰湿的根本。
3、清半夏
清半夏的性质很温和,特别适合清白色的寒痰。另外,还可搭配浙贝母,这样不管寒痰还是热痰都可以去掉,特别适合分不清自己属于哪种情况的患者。
清半夏还有散结的作用,当痰瘀过久以后,就会形成结节以及增生,而清半夏则可以去除这种结节和增生,还不会伤到身体。
4、化橘红
这味中药可以治疗咳嗽,祛除寒痰,还可解决痰湿很多的问题。另外,像不爱吃饭、没有胃口的人也能用这味中药,因为化橘红有开胃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因痰湿阻滞引起的不爱吃饭或吃饭变少。
只要是经常痰多,感觉嗓子里总有吐不完的痰,就可以试试浙贝母、陈皮、清半夏或化橘红。当然了,针对不同的症状,也可以相互搭配,效果会更好。比如可以健脾胃的同时,还能去祛痰湿,增强代谢、散结节、避免“游泳圈”等问题。
但如果掌握不好剂量,可去询问中医,他们会给出最专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