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的基本介绍
何首乌,这一蓼科植物,以其独特的块根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产出。通常,人们会在秋后茎叶枯萎时或次年春季萌芽之前,小心翼翼地挖掘出这些块根。经过简单的处理,如削去两端、洗净切片,并晒干或轻微烘烤,便制成了生首乌。而若采用更为复杂的工艺,如以黑豆煮汁进行拌蒸,再经晒干后,其颜色会转变为黑色,从而制成制首乌。
何首乌的块根经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制成生首乌或制首乌,两者在性能和功效上有所不同。生首乌具有解毒、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而制首乌则主要用于补益精血。在中药学中,何首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显示出其独特的药用价值。
.何首乌的形态与鉴定特征
何首乌的形态特征为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其长度在6至15厘米之间,直径则达到4至12厘米。这种植物的表面呈现红棕色或红褐色,带有皱缩不平的纹理,上面还有浅沟和横长皮孔样突起以及细小的根痕。何首乌的质地较重,十分坚实,不易被折断。当断面被切开时,会暴露出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的粉性物质,其中皮部有4至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如云锦般独特的花纹。中央的木部较大,有的甚至呈现出木心的形态。其气味微弱,口感微苦并带有甘涩的味道。
何首乌的横切面有木栓层、韧皮部、维管束和木质部,显示出独特的花纹。在进行粉末观察时,其颜色呈现黄棕色。淀粉粒多为单粒,形态呈类圆形,直径范围在4至50微米之间。这些淀粉粒的脐点呈现出人字形、星状或三叉状,大粒淀粉粒隐约可见层纹。同时,还观察到复粒淀粉粒,它们由2至9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的直径在10至80(或)微米之间,偶尔还能见到簇晶与较大的方形结晶合并存在。此外,粉末中还散在着一些棕色的细胞,它们的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稍厚,胞腔内充满了淡黄棕色、棕色或红棕色的物质,并含有淀粉粒。在显微镜下,还能观察到具缘纹孔导管,其直径范围在17至微米之间。同时,粉末中还散在着一些棕色的块状物,它们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的深浅均不一致。
.何首乌的应用
对于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等症状,制首乌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它擅长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能有效治疗血虚萎黄和失眠健忘。在临床上,制首乌常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其疗效。此外,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药材结合,可以治疗精血亏虚、腰酸脚弱、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等症状,如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所示。同时,制首乌还常与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药材一同使用,以治疗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耳鸣耳聋等症状,如首延寿丹(《世补斋医书》)所示。
生首乌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截疟、解毒,还能润肠通便。对于久疟导致的气血虚弱,生首乌可以与人参、当归、陈皮、煨姜等药材结合使用,如《景岳全书》中的何人饮方剂所示。若面临瘰疬痈疮或皮肤瘙痒的困扰,生首乌可与夏枯草、土贝母、当归等药材配伍,如《本草汇言》所述。此外,它还能与防风、苦参、薄荷一同煎汤,外洗用于治疗遍身疮肿痒痛,如《外科精要》中的首乌散所示。对于年老体弱者因血虚而导致的肠燥便秘,生首乌同样能发挥其润肠通便的功效,与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药材同用即可。
.煎服方法与注意事项
建议煎服生首乌,用量控制在9至30克之间。
对于那些大便溏泄或体内湿痰较重的人来说,生首乌并不适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