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语药谈从ldquo枣大如瓜rdq [复制链接]

1#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编者按

红枣,皮薄肉厚,甘甜适中,营养丰富,为秋冬进补之佳品。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红枣在我国人民心目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各种喜庆和年节,红枣都是不可缺少的。

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古有成语“枣大如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一下枣吧~

成语“枣大如瓜”源出《史记·封禅书》:李少君对皇上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音,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后人有进一步神化此事的,说:“昔有人得安期大枣,在大海之南煮,三日始熟,香闻十里,死者生,病者起。”(《贾氏说林》)

记述枣神奇之说的还有《北梦琐言》一书,其中有“河东永乐县出枣,世传得枣无核者可度世。里有苏氏女获而得之,不食五谷,年五十嫁,颜如处子”的内容。安期生和苏氏女都是活生生的人,成神成仙也好,年轻长寿也罢,都是食枣的结果。语词虽然是经过夸大了的,但毕竟说出了枣的益人作用:经常食枣能使人健康长寿,与民谚中“日食仨俩枣,终生不显老”的说法意同。

枣的历史

我国是枣的故乡,有史可考的在年以上,对河南新郑新石器时期遗址的考古挖掘中已发现有枣的存在。有关史志也证明,此地有可能是我国枣的原产地。

最早用文字记载枣的当属《诗经》,在该书的《豳风》中明确写着:“八月剥枣,七月获稻”的话。“豳”,指的是陕西的旬邑一带,划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沿*河流域分布的产枣带。这一区域横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诸省,枣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把“剥枣”与“获稻”相提并论,一说明枣的地位在当时是作为主食出现的,二说明枣的种植规模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战国策》中“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佃作,枣栗之食,足食于民矣”的记载,与上说相吻合,其中的“北”指的燕国,大体是河北一带。

北魏时期,国家规定成年男子每人要栽种枣树5棵,以备灾荒之用。枣树大量生长的这一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枣树适应性强,耐寒抗旱,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我们的祖先选择枣树作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绿化树种,是动了脑筋的。自古以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从我国引进枣树的,但基本没有形成气候,目前人们所食之红枣大多数还都是“中国”牌。

枣的种类

枣的品种很多,至少在种以上。其果实有大小之分,果形有长圆之别,味道有酸甜之异,颜色有红黑之论,地域有南北之限,总归以皮薄、肉厚、核小、质细、味甜者为上品。

在枣的个头中,虽然没有“大如瓜”的巨无霸,大如梨者却是有的,如山东有一种“梨枣”,每个约重30~40克,个别也有50~60克的。大如蛋者也是有的,如湖南有一种“鸡蛋枣”,个头与山东的“梨枣”不相上下,八九个就有1市斤重。按照文学上的夸大手法,把它们说为“大如瓜”也不为过,安期生吃的想必不过就是这种个头较大、常人又比较少见的枣罢了。李清照诗中有“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苏东坡诗中有“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说明唐宋的文人中都有见过这些大个头红枣的。

枣的营养价值

枣的价值,在于它丰富的营养。成分分析证实,它的含糖量很高,占23%左右,干品可达到60%。每百克中还含有维生素C毫克,蛋白质、脂肪、维生素P、铁、磷等的含量也颇高,在果蔬中均名列前茅。动物实验表明,枣有增强肌力、增加体重、养颜生血、保护肝脏等作用,这是它营养作用的基础和人们得以喜食的真正原因。

生食之外,用枣炖食、煨汤、作饮料、酿酒和加工成果酱、蜜饯、罐头等,均可得美味。鲜枣甜脆可口,干枣回味悠长,难怪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在北方民俗中,生意开张、结婚生子等喜事中是离不开红枣的,因为“红”为传统的吉利色,“枣”与“早”谐音,有“早发财”、“早生子”、“早立业”的吉意。《南史》中还有梁武帝与其旧友肖琛酒后以红枣和板栗互相对掷的故事,怕得罪皇帝的肖琛,在酒醒后用“陛下投臣以赤心,臣不敢不投以战栗”的话诡辩,使红枣成为“赤心”的象征。

枣的药用价值

在中药中,枣既可作为独立的药物,又是调和诸药的佐使药,上方率很高。医圣张仲景是善用红枣的高手,《伤寒杂病论》诸方中有58方与枣结缘,仅以枣命名的就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葶苈大枣汤、甘麦大枣汤、十枣汤等。再如《本草汇言》中的眼科方、《圣济总录》中的补益大枣粥、《醒园录》中的枣参丸、《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益脾饼等,枣都担任着重要角色。

红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神农本草经》)。“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胃肠癖气”(《日华子本草》)。“养血补肝”(《药品化义》)。与现代临床中以它治疗过敏性紫斑、缺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病、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失眠、健忘、产后虚弱等疾病的功用一致。

有报道说,红枣提取物有预防输血反应、化疗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多种癌细胞的作用,使它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但这并不意味着红枣万能,《长沙药解》认为,红枣“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补脾胃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

在配方中,常见红枣与生姜结对,“大率姜与枣联,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本经疏证》)。除红枣外,入药的还有黑枣,它“助阴补血,入肝走肾,主治虚劳,善滋二便,凡肝肾药中,如滋阴降火汤、茯苓补心汤、产后芎归调血饮、保胎丸、养荣丸、四神丸,俱宜为佐使”(《药品化义》)。“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其能益津也”(《本经逢原》)。

****

枣大如瓜不是瓜,枣小似豆仍为枣。益人之德,何论大小?延年有功,食之药之。

作者介绍

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现为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李时珍、王清任等分会常委、副主任等职。

来源:养生月刊(-10),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古今书籍余本在线/离线阅读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脱发、头发稀少,如何才能解决你的“头等大事”?

小儿积食伤食怎么破?

宝宝怎样运用小儿推拿手法健脾胃、增加食欲?

你的脾胃还好吗?百用百灵的自我检查方法

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思维的根本特征:属土

慢性疲劳的饮食调养

剖腹产与非母乳喂养正在慢慢毁掉下一代!

药茶︱保健疗方

女人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一款被誉为“血栓斑块清道夫”的蔬菜

疼痛告诉你什么?中医问诊之“问疼痛”

阳虚体质的养生方法

中医眼中的“水”和“火”

谈奇经八脉及其辨证原则

说说六味地*丸

论淤、瘀

肖相如:不让病人看中医,西医能治疗吗?

为什么“人中”可以看出人的寿元?

治病要找对医生,而不是找“专家”

厨房良药:大蒜与葱白

买中药、用中药,哪能不知道“道地药材”?

内外兼养红花美

胡维勤:腹寒加速女人衰老

五音理论,现代人怎么看?

属“阳”的药物——苏叶的养生价值

百病生于气,治百病调气为要

知母贝母——成语中的中药

女性衰老症状有哪些?

肚子上的长寿“开关”

浅谈经络与诊脉

舌尖上的养生操

小朋友耳朵的秘密,爸妈们要知道哦

辨体食疗好养生

如何通过听声音判断五脏健康情况?(附:六字诀)

能够让人身体增高的“抻筋拔骨走步法”

高血压病是如何诞生的呢?

子宫,生命的家园,子宫好月经才好

早上第一杯水怎么喝最养生?喝水5大注意

一口气读懂阴阳成为大学问家

控制糖尿病,中医来助力

人的命运为什么能够“算”出来?

教您“三招“,让您冬日温补不上火!

茴香:是调料也是中药,更是冬天最好的蔬菜!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刮痧之妙,当三法合用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今天我们来说说阿胶......

今天的医学“病”了......

从孙思邈的“淡食”说养生

中医号脉方法详解

教你学会挑选又真又好的三七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最多连续吃多久?

“湿困脾胃”是怎么回事?

都知道要“饮食有节”,那冬天应该怎样才是“饮食有节”?

浅谈三*七魄与健康

五脏有好恶:肾怕吃咸肝怕用眼

肚脐下冷是宫寒,肩上冷是什么你知道吗?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