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话元禾辰坤徐清本土母基金孤勇者,偏 [复制链接]

1#

“资本重生之门”是钛媒体创投家旗下的一档LP对话栏目,每期将邀请一位活跃在一线的LP掌门人进行深度访谈。

LP更青睐哪一类GP?当下DPI、IRR仍旧是LP看中的核心指标吗?瞬息万变的创投市场之中LP自身的诉求又将发生了怎样的迭代和升级?

让身处一线的创投行业伙伴更清楚地看到深藏幕后的LP们的思考和抉择,共寻开启资本重生之门的密匙。

“孤勇者”不止存在于“双城之战”,也存在于跌宕起伏的中国创投市场。

00年-年是中国创投历史上奇妙的年份,00年中小板开启,年“股改全通”,年A股IPO重启,让踽踽独行在黑夜里的本土创投机构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中国VC发展史上迎来了第二*金时代。

彼时,苏州工业园区开始计划推进发展转型,并提出“产业升级”“科技跨越”和“服务业倍增”三大计划,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

年元旦刚过,元禾控股(元禾辰坤母公司,曾用名“中新创投”是苏州工业园区唯一的国资投资平台)的管理层就与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探讨成立市场化母基金设立的可能性,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发起了一支规模10亿人民币的母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是中国首支人民币市场化母基金。

在人民币母基金荒芜的时代,元禾辰坤成为了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里的人民币母基金“孤勇者”,用徐清的话来说:“当时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就是边学边干,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始撰写合约条款、尽调清单这些材料。”

这支基金被苏州国资寄予厚望,在苏州科技局、招商局团队赴海外招揽海归人才时,元禾控股提出“引入VC机构到园区来”,每年组织多次活动邀请投资人到苏州看项目、选项目,如今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部的东沙湖畔,以基金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累计入驻股权投资管理团队67家,设立基金只,集聚资金规模超亿元。

同样,这支基金在存续期间也经历了考验,见证了本土创投的崛起,也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变革。“这是一个学习和踩坑的过程,踩过了坑,也学会了如何规避风险、制定投资策略,为后续几期基金的投资和管理奠定了基础。”徐清说。

面对跌宕起伏的股权投资市场,“孤勇者”的开拓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的能力,“年左右我们观察到当时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趋同,过去大家一窝蜂投Pre-IPO策略已经失灵,因此我们在市场上较早提出要投资专注于细分产业的基金,而不是纯粹的追逐市场的差价。”徐清说。

投资“产业专注”团队的概念提出后,发掘“黑马GP”的道路便开启了,在徐清看来,母基金只投“白马”没有价值,只有发掘、扶持、陪伴优秀的基金管理团队,通过他们来助力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培养实体,才是元禾辰坤母基金的使命。

时至如今,这家母基金管理业务已有十六年历史,管理资金总规模6亿元,已经投资80个基金管理团队的支基金。一路走来如何做到持续募资?如何穿越周期?如何在市场波动之下明确投资策略?如何看待中国创投市场未来的发展?钛媒体创投家特邀专访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试图寻求答案。

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

谈募资:中国市场缺少“长钱”

钛媒体创投家:对于GP而言募资是一种挑战,那么对于元禾辰坤这样一家成立十六年、管理6亿资产规模的“老牌”母基金而言,募资难的情况存在吗?

徐清:母基金的募资从来都没有容易过。GP的募资会随着*策行情的波动迎来一波一波的机会,但是母基金的募资一直处于艰难的状况,其核心是中国市场缺少“长钱”,即愿意长期投入、追求稳定回报的钱。

如今,市场上出资人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民营资金、高净值个人用户的占比越来越少,国有资金占比逐步提高。

民营资本的减少,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民营企业家面临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此前投资受挫,对于股权市场的投资更为谨慎。又恰逢科技投资的崛起,投入时间长,回报周期慢等特性,民营资本的钱开始收紧。

目前市场的钱主要有四类,第一是地方引导基金,这是目前市场上现存的“最大”的钱;第二是国有资金,出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与主营业务联动,且有较强的管理度与参与度;第三是险资,我国从*策层面一直在鼓励险资进入股权投资市场;第四类比较特殊,是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本以CVC的姿态进入一级市场,从募资角来说这一类钱比较难拿到。

募资难易与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有非常大的关系。年元禾辰坤募集第一期母基金的时候,只有元禾控股和国开两家基石投资人,当时市场上根本募不到资,一方面是大家对于母基金的概念了解很少,不知道为什么去配置这一类资产;一方面是因为母基金周期长,大约要1年。

直到年下半年银行体系进去,迎来了股权投资高潮,募资开始变得容易,于是我们快速募集到76亿人民币的第三期母基金,出资方包括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全国社保等。随后资管新规到来,银行资金收紧,市场的钱又回到紧张的状态,募资难持续化。

钛媒体创投家:早期投资存在一定风险,险资参与较少是出于避险情绪的考虑吗?

徐清:我觉得不完全是风险的问题,风险永远不是靠选择来做的,险资都是“大钱”,大钱的避险方式永远是资产配置和组合。

对资产配置而言,另类资产大多不会超过10%,股权投资也只是另类资产中的一部分,整体占比非常少,但是相较于其它资产配置品类来说又属于高收益品类,所以海外险资在一级市场的配置越来越多。

为什么我国险资在另类资产上配置较少呢?其核心原因是前些年大家对于当期收益的要求与期待非常高。

如果投资基金,可能-3年是没有回款的,母基金则是一个更长期的资产品类,前面3~5年都不太会有钱回来,对险资来说压力很大,所以他们并不太愿意配置。但是从母基金的运作来讲,母基金具有相对安全的、收益平稳的特点,是符合资产管理的配置思路的。

我认为合理的资产配合应该有长期的、有当期的,不能要求每一分钱既要有当期收益,又要有长期利益,这是一个矛盾点。

另外与中国的思想文化有关,大家更倾向于自己做事情或雇人做,对于委外和找专业的人士做事情没有那么深入骨髓的信任,这是社会发展进化的必经过程。

从长期配置来讲,也需要一个缓慢的爬升过程,整个市场依旧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

钛媒体创投家:中国市场走向稳定“长钱”还要多久?

徐清:时间很难说,这是一个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还记得人民币基金刚起步的时候,第一波民营企业家对于投基金并不感冒,他们更倾向自己投资,认为企业做的好就可以投的好,最后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于是,他们开始参照投资机构、投资人的年度榜单去挑选专业化机构进行投资,这是认可专业化、“长钱”思维的转变。

外加上代际的变化,七八十年代的人喜欢亲力亲为自己做事情,九十年代后的人更认可委外和专业,人们对于钱的掌控和处置都在逐步的调整。

谈管理:投资策略与投后

钛媒体创投家:您多次提到了“资产配置”,这是母基金运营的核心关键词吗?

徐清:我们不用“资产配置”,用投资组合,从年份的分散、产业的分散、不同品类、不同基金的分散,做充分的组合,可能会牺牲掉一部分收益,但保证整体的平稳收益,不追热点,不重金砸一个赛道,这是我们母基金的核心原则。

我们的LP大多是国有机构,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平稳的收益,而不是暴富,所以我们需要在经济周期、产业变化很快的情况之下,保持正常的、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想办法让收益穿越周期,得到稳定输出。

钛媒体创投家:元禾辰坤的投资组合策略是什么?

徐清:第一是PSD投资策略组合,一级投资份额P(Primary)策略是核心,二手份额S(Secondary)策略是最重要的资产配置补充,项目跟投D(DirectInvestment)策略是对优秀项目的有效加码。

第二是产业投资组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