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杨村一中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
出题人赵越
一、选择题(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年11月24日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采取月球上的“月壤”和岩芯样本后,于12月17日凌晨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嫦娥五号运行的空间范围内,最多的天体类型是()
A.星际物质B.行星C.恒星D.卫星
2.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具有特点是()
A.质地更粗B.含水量更高C.不含有机质D.微生物更多
1.A2.C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类型。嫦娥五号运行的空间范围是地月系,没有恒星,也没有其他行星和卫星。行星际物质是指行星际空间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地月之间应存在大量的行星际物质。A项正确。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因素。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促使岩石风化,覆盖在月球表面形成“月壤”。在不同的成土母质中,风化物颗粒大小不一,质地粗细没法直接比较。A错。月球表面也不存在生物和水源,因此,月壤中不含水分和有机质,也没有微生物。C项正确。故选C。
土壤的形成因素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A.白天的海风B.夜晚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D.夜晚的陆风
4.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关于四地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ABCDB.气温:BADC
C.气压:ABCDD.气压:ACBD
5.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错误的是()
A.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B.②为径流输送C.④为水汽输送D.③为蒸发
3.A4.C5.A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风从A吹向B,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说明吹的是海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故白天吹海风,A正确,B错误;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海洋热容量大、降温慢,形成低压,故夜晚吹陆风,而图中显示的是海风,CD错误。本题应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气温和气压均高于高空。同时结合图片分析,AB位于近地面,A地气流遇冷下沉形成高压;B地气流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在高空中,C地接受了B上升的气流,形成高压,同时也接受了B上升的热空气;而D气流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根据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四地气压表现为为A>B>C>D,气温表现为B>A>C>D。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本题应选C。
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A为陆地,B为海洋;图中的序号分别表示为水循环的环节为:②为径流、③为海洋蒸发、④为水汽输送、①为降水,据此判断,本题应选错误的选项,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本题应选A。
下图为本地一鱼塘,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该鱼塘边仍然清风阵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晴天的中午有徐徐东风吹来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7.此时,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6.C7.B
由于湖泊陆地热力性质差异,中午时陆地升温快,湖泊升温慢,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在③处为东风。C正确。①处为西风,②处为南风,④处为北风,ABD错误。故选C。
中午时陆地升温快,湖泊升温慢,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CD选项错误。在陆地处等压线向低处凸起,在湖泊处等压线向高处凸起,A错误,B正确。故选B。
湖陆风: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形成低压,湖泊增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湖泊降温慢,风从陆地吹向湖泊。
截止年11月15日,三峡水电站今年已累计生产电能亿千瓦时,打破了此前南美伊泰普水电站于年创造的.98亿千瓦时年发电量世界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三峡工程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B.大气降水C.水体蒸发D.地表径流
9.从根本上来看,三峡水电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能B.核能C.重力能D.潮汐能
8.D9.A
三峡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间分布,D正确。三峡工程跟水汽输送、大气降水、水体蒸发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由于太阳辐射能的蒸发,才有水循环,从根本上来看,三峡水电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北京市某校园停车坪的地面原先铺设普通水泥砖,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高,原因是普通水泥砖
A.释放地面辐射较多B.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少
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11.改造后,该停车坪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增加了地表径流B.增加了雨水下渗C.增加了大气降水D.减少了地下径流
10.A11.B
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差异的,改造前下垫面为普通水泥砖,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释放的地面辐射也较多,故A项正确,D项错误;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多,故B项错误;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故C项错误。
据材料,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降水时下渗量会增加,地下径流会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小,故A、D项错误,B项正确;大气降水的变化较小,故C项错误。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1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U形宽谷
C.海崖边矗立在海水中的海蚀柱是海浪侵蚀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
12.B13.B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丹霞山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丹霞地貌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地壳上升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形成沉积地貌,不会使山体陡峭,C错误;丹霞山位于广东地区,风力较小,风力侵蚀作用较弱,D错误。本题应选B。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随着风速降低,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长江三峡是流水的下切侵蚀形成的V形谷,而不是U形谷,B错误,符合题意;海崖边矗立在海水中的海蚀柱是岩石受到海浪不断侵蚀形成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D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应选B。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15.某班同学为天津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禁止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14.D15.D
读图,①为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地表水,应为跨流域调水;②为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为地表径流;③为社会循环,供给城市用水,应为管道输水;⑦为社会循环,人类活动促使大气水为城市提供降水,应为人工降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屋顶绿化能够吸收的雨水太少,作用不大,A错误;消除水体污染和减少开采地下水于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关系,B、C错误;地面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就地消纳雨水,D正确。故选D。
16.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
A.
B.
C.
D.
D
河流由高向低流,应从山上向山下流,B、C错。汛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河流水补给湖泊水,A错,D正确。
《地理中国》摄制组,在今年10月份从可可托海出发到伊犁,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科考组行进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沿途可能看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8.该区域的典型植被特点是()
A.植株高大B.叶片宽阔C.枝条柔嫩D.根系发达
17.C18.D
①为流水作用,②为溶蚀作用,③为风积地貌,④为风蚀地貌。据材料可知,摄制组拍摄路线在我国西北风力作用显著的区域,能看到的地貌有风成地貌。故选C。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典型自然带为草原和荒漠;为减少水分蒸发,植被叶片较小;为获得水分,植被根系较深。故选D。
下图1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图2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1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图2中的点()
A.①B.②C.③D.④
20.图2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A.北半球的寒流B.南半球的寒流
C.北半球的暖流D.南半球的暖流
21.若图2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B.②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C.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D.①的盐度小于④的盐度
19.A20.C21.C
从图中看,图1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图2中①的水温为10~20℃,A正确;②的温度为20~30℃,B错;③的水温为0~10℃,C错;④的水温为0℃,D错。故选A。
图中等温线向北温度减少,说明向北纬度高,为北半球,B、D错;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流向,图中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C正确,A错。故选C。
暖流可增温、增湿、增盐度,因此②比①温度高、盐度高,A错。一般来说,海水表层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②温度比③高,密度比③小,B错;④温度③低,密度比③大,C正确;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根据温度可推测出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①温度高于④,纬度较④低,则盐度高于④,D错。故选C。
年10月18日,蔚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下图为钱塘江大潮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钱塘江大潮是江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B.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
C.每年中秋节前后,西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D.仅有观赏价值,不能转化为能源
23.下列人类活动利用潮汐特点进行的有()
①发展海水养殖②建设潮汐电站③研究海冰淡化④选择远洋航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B23.A
钱塘江大潮是潮汐引起的海水涨落现象,A错误。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抬高潮水水位,B正确。每年中秋节前后,东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C错误。不仅有观赏价值,潮汐能可以开发,转化为能源,D错误。故选B。
人类活动利用潮汐特点,可以在潮间带发展养殖,建设潮汐电站开发潮汐能,①②正确;海冰淡化、远洋航线与潮汐活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
下图为8月份世界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一般来说,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特点是()
①同一经度的不同海区,低纬高于高纬②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③中高纬海区,大洋西部水温低于东部④中低纬海区,大洋西部水温低于东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影响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洋流C.地形D.纬度
24.B25.A
海洋表层水温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随纬度增加而降低,①对;相同纬度海区,由于洋流性质不同,水温也可能不同,②错;中高纬海区,大洋西部为寒流水温低,大洋东部为暖流水温高,③对;中低纬海区,大洋西部为暖流水温高,大洋东部为寒流水温低,④错。故选B。
南半球陆地面积少,以海洋为主,故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影响水温分布,故等温线较弯曲。A对,故选A。
年4月9日,日本当局将万吨福岛核废水排放入太平洋,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表层洋流()
A.甲为寒流B.乙为暖流C.丙为暖流D.丁为暖流
27.O处渔业发达得益于()
A.深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B.寒暖流交汇处,饵料相对充足
C.先进捕鱼技术,捕鱼经验丰富D.受寒流的影响,鱼类天敌较少
28.福岛核废水倾倒,造成核污染较小的地区()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6.B27.B28.D
甲为阿拉斯加暖流,乙为日本暖流,丙为加利福利亚寒流,丁为秘鲁寒流。故选B。
O处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海水扰动大,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渔业发达,B正确。深层海水上泛,往往是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A错误。该地渔业发达的关键在于该地鱼类资源丰富,而不是捕鱼和经验发达,C错。该地渔场的形成是寒暖流交汇的影响,而不是单一的寒流影响导致鱼类天敌少,D错。故选B。
污染物会随洋流扩散,会对甲、乙、丙海域造成污染。而丁海域位于南半球,受核污染的影响最小,故选D。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地形D.时间
30.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1.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积累和分解有机质②富集营养物质③决定土壤性质和酸碱度④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9.D30.A31.A
图示信息中能直观显示出来的成土因素:固态基岩属于成土母质、降水属于气候、坡度属于地形,因此ABC在图中均有直观显示,均不符合题意;而图中没有直观显示出时间信息,D符合题意。本题应选D。
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量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小,①正确;陡坡上流水侵蚀强,土层薄,②正确;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植被和降水特征影响大,与气温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①②正确;决定土壤性质和酸碱度与母质、生物、气候以及人为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不是仅靠生物因素,③错误;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多与气候因素有关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
红树林多生长于河口或海湾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图1为中国红树林保护区分布图,图2示意红树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红树林的植被类型为()
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
33.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①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②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③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④为海洋生物提供生活场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2.B33.C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属常绿阔叶林,B正确;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A错误;由于红树林多生长在水中,故不使热带草原,C错误;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D错误。本题应选B。
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红树林区内发达的潮沟也会吸引动物来此觅食栖息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的功能,由此可知③④正确;红树林生长地为浅海滩涂地带,虽然可以减小风速,但其水域较浅,难以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①错误;红树林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岸滩涂,此类地区一般多大面积的淤泥浅滩,工业并不发达,同时城市规模也可能较小,所以红树林对吸烟滞尘的作用不大,②错误。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本题应选C。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草原C.针叶林D.荒漠
35.影响植被类型由阔叶林一草原一荒漠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分D.土壤
34.B35.C
通过对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的分析,可知图示纵坐标代表的是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草原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即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是草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图可知,由阔叶林-草原-荒漠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C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气温即热量对植被类型由阔叶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影响不大,A错误。图中无光照、土壤对植被影响的相关信息,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湖泊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
(2)水循环运动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能代表⑦环节的是()。
A.天津冬季的西北风B.黄河
C.人工降雨D.年9月登陆广东的台风“山竹”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________环节关系最密切。(填数字)
(5)B区域早期是一个小渔村,所在地区早期植被覆盖率达86%,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用地逐年增加,植被覆盖率骤降,这对水循环环节影响的突出表现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远在东北的黑龙江作为中俄界河,其主要的补给形式有春季的________补给、夏季的________补给。
(1)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①.太阳辐射能(太阳能)②.重力能(3)D
(4)⑧(5)①.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导致下渗减少②.地下径流减少③.地表径流增加④.蒸发量(蒸腾)减少
(6)①.季节性积雪融水②.雨水
本大题以水循环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河流补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根据图片,图中湖泊为外流湖,能够注入海洋,故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该湖泊蒸发的水汽在陆地形成降水,参与了陆上内循环。
太阳辐射使水汽蒸发,使大气运动带动水汽输送,水汽凝结成水滴,受到重力作用形成降水。由此可知,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重力能。
根据图片可知,⑦环节是水汽输送环节,四个选项中只有台风“山竹”能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D正确,冬季的西北风、黄河及人口降雨均不能使海上水汽到达陆地上空,ABC错误。本题应选D。
南水北调主要将我国南方的地表径流调入北方,故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对应图中的⑧。
随着城市用地逐年增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扩大,会使得水分下渗减少,而下渗减少则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覆盖率骤降,使得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同时由于植被覆盖率的降低,植被蒸腾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
黑龙江位于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降雪量较大,河流封冻。故其主要的补给形式有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和夏季风带来的雨水补给。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与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看到该树形态: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叶子少且小。
(1)这位探险者在甲地游历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写出这种森林的2个主要特征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
(3)乙处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结合游记内容,阐释当地气温或降水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________。(气温或降水任选一点作答即可,两点都答的,以第一点计分)
(1)①.热带雨林②.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群落)结构复杂。
(2)①.气温②.降水
(3)①.热带草原②.气温:当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猴面包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蒸腾。降水: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猴面包树树干粗大,便于储水耐旱。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探险者在甲地见到“板根、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等”,由此可判断甲地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植被特征主要有:植被高大稠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等。
气候是影响土壤性质基本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植物生长及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而在各气候要素中,气温和降水对土壤形成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处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植被类型主要是热带草原;猴面包树生长在乙地,即热带草原气候区,其形态特征是为适应该地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气温角度:由于乙地纬度低、全年高温,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猴面包树树叶少而小,主要是减少了蒸腾损失的水分。降水角度: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粗大的树干有利于储存水分,从而使猴面包树顺利度过干季。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许多海洋现象都与这些性质有关。图左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区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图右是图左中某处海岸地貌景观。
(1)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波浪、________和洋流三种基本形式,列举图2中出现的两种海岸地貌:________、________。
(2)从水温高低的角度看,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________,图示区域①~⑥洋流中属于暖流的共有________支,这些暖流可将较低纬的________输送到较高纬,使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________。
(3)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为________,分析其盐度最低的原因________。
(1)①.潮汐②.海蚀崖③.海蚀拱桥(海蚀洞)
(2)①.寒流②.4③.热量④.暖湿
(3)①.波罗的海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周边较多河流淡水汇入,稀释明显;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波浪、潮汐和洋流;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陡壁的悬崖;海蚀洞被波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
由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处的经纬度及地理位置,①是拉布拉多寒流;②是北大西洋暖流、③是墨西哥湾暖流、④是加那利寒流、⑤是北赤道暖流、⑥是南赤道暖流,因此属于暖流的共4支。洋流可以促进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热量交换,暖流将较低纬热量带到较高纬度,使流经海区的沿岸增温增湿。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波罗的海在北纬60°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在波罗的海周围有很多淡水河注入,可以稀释海域盐度;波罗的海只有在西南角有狭窄通道连接大西洋,海域比较封闭,大西洋的高盐度海水对波罗的海的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