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五行学说土生金,肺病及脾之外,还有三种
TUhjnbcbe - 2024/4/3 8:50:00

#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名言#

五行学说:土生金,肺病及脾之外,还有三种“子盗母气”。

中医的辨证核心是什么?五脏六腑的脏腑理论是也。而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脏为里、腑为表。在此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结合出来的脏腑生克。

说到五行学说,相信大家都能多少了解一些,比如“木火土金水”五行,木生火、木克土等等。五行和五脏一一对应,由此组成中医最基础的五脏辨证关系。

虽然,我们都知道五行有“生克”,也就是“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于是,脏腑之间也有“母子”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其实就和人类的母子继承是有点类似的。

普通的五行生克,比如木克土、土克水,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也是每一个接触中医的人必须要了解的基础。

相对而言,里面某些特殊的生克关系,在中医临床上却又常常被忽视,但只要理顺了关系的源头,对“理法方药”的建立是有很大帮助的,也能直接指导我们的日常养生。比如“子盗母气”就是其中稍微常见的一种。

所谓“子盗母气”,也就是“子行”太过。因为太过,本身的气机不足以维持,于是便从“生我之行”那里“偷取”该脏之气,最终导致“母脏”虚弱不足,而成母子皆病之证。

关于子盗母气之证候,中医典籍里说得最多的就是肺病及脾。

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肺二脏的关系,是脾为肺之母的关系。我们说的比较多的培土生金之法,通过培补中焦脾胃,以更好地补益肺气,从而达到肺气充沛、宣肃得利的结果,参苓白术散就是培土生金之名方。

那么,子盗母气之证大概如何呢?

从五脏的五行属性来看,肺为金,脾为土;从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说,土能生金,脾为肺之母,肺为土之子。

也就是说,肺病久了,人的体质会逐渐变差。因为肺主管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司呼吸之气,通调水道”两个方面,和饮食水谷关系不大。

但是,当肺病时间久了之后,会出现很多食欲不振、消化不好、气血不足的问题,以及食少纳呆、大便溏泄。如果还是未能得到调理,继而而出现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动则气喘之类。

这些问题,都是脾气亏虚所致。但究其根本,却还是因为肺这个“子”影响而来。所以称之为“子盗母气”。

当然,除了肺病及脾这一种之外,在实际的养生重,还有三种“子盗母气”的情况,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

1、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也是常见的“子盗母气”之一。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从生克规律上来说,心是脾之母。

如果脾虚日久,很容易出现心血不足、血不养神之证。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多梦易惊等等。这些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调理,还有可能出现心阳衰微,反过来又不能温煦脾土,从而出现脾虚湿盛。

比如常见的失眠问题,很多情况就属于“子盗母气”的心脾两虚。如果单纯地养心安神,很难奏效。而配合通过健脾益气,先从源头上切断虚弱的脾过分汲取心之阳气,在此基础上补益虚损的心血。也就更容易解决问题。

2、水不涵木:

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肝乃肾之子,这是正常的五行生克关系。如果肝木郁结日久,郁而化火,又有可能出现肝阳上亢之证。

从正常的脏腑关系来说,平常为何不会出现肝阳上亢?虽然是肝经自己的气机条达之故,同时也不能忽视肾水滋养之功。

实际上,中医在调理肝阳上亢之证时,常有滋水涵木之法,如杞菊地黄丸之类。就是通过滋养肾阴而起到平抑肝阳之目的。适用于肝肾两虚、尤其是肝肾阴虚所致的肝阳上亢,如头昏目眩、口苦咽干脉细数之类的问题。

3、冲任有余:

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子盗母气”,专门针对女性朋友而言。当女性朋友怀孕之后,有很多人会出现明显的虚弱不足之证。

可无论怎么补益(当然,孕期进补可能会比较克制),身体的虚弱表现就是不见明显好转。只要宝宝出生之后、尤其是哺乳期一过,所有虚弱之证也就不翼而飞、自动消退(俗话里的“喜病”就是这个范畴)。

从客观上来看,这是非常真实的“子盗母气”。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发育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唯有从妈妈身体获得。形象点说,这个时候,准妈妈们用一个身体滋养着两个生命。

怀孕之后,母体的气血不仅仅荣养自己,还要荣养宝宝。宝宝发育最快的时候,很多孕妇常常有点“妊娠贫血”,出现气短心慌,面色恍白,神疲乏力等,这就是典型的“子盗母气”。甚至不仅是盗取了母气,还盗取了“母血”。

对于这种调理,只要没有其它伴随出来的问题,一般只是加强营养、饮食调摄即可。当然,如果有了其它明显的不适,理当及时对症调理。内经有云“有故无殒”,其实也就是针对这种“子盗母气”而言。

总之,“子盗母气”是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腑理论密切结合的产物,临证之时,其实还有很多这类的问题。在辩证之时,只有充分、全面、熟练地运用五行脏腑相关知识,才能做出更合适的调治方针。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行学说土生金,肺病及脾之外,还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