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心皈命礼
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执阴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数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土皇地祇无量宝诰。
后土皇地衹,全称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衹”,是道教辅佐神“四御”中的第四位神。她是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人们常说的“天公地母”,天公是玉皇大帝,后土皇地祗就是地母。后土皇地衹最初的形象是男性。道教认为万物都是由天地所生化,天生而地养,所以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宋张载《西铭》:“乾称父而坤称母,予兹貌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文中即说明人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天称父,地称母,因此后土也被称为“地母”。
《重刊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云;天地未分,混而为一,二仪初判,阴阳定位,故清气腾而为阳天,浊气降而为阴地。为阳天者,五太相传,五天定位,上施日月,参差玄象。为阴地者,五黄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谓:“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焉。庙在汾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诰封“后土皇地祇”,其年驾幸华阴亲祀之。今扬州玄妙观,后土祠也。殿前琼花一株,香色柯叶绝异,非世之常品也。真宗皇帝封曰:“承天郊法厚德光天法后土皇地祇”。《国语.鲁语》记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上,故祀以为社”这是说,共工氏有子,名后土,是地神。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后土皇地衹是颛顼之子。《山海经》甚至将后土皇地衹写成夸父的爷爷。隋代以后,后土皇地衹开始以女性神仙形象出现。民间尊其为“后土娘娘”,将其供奉在后土祠中。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四十公里处庙前村的汾阴后土祠(秋风楼),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后土娘娘庙。古代帝王即位,都要郊祀社稷。万荣后土祠,是明以前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庙宇。后土祠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轩辕氏祀地祈扫地为坛,于睢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泽岁举”。是说在四千多年前的轩辕氏时,在睢水岸边,扫地筑坛,选择吉日良辰,二帝三王八大天员出席,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后土的典礼。据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汾阴后土祠正式建庙,始于汉文帝后元年(前)。汉代祭祀后土形成了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祭。汉文帝创建了秋风楼,以示尊崇。汉武帝刘彻,东岳封禅,汾阴祀土,并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扩建汾阴后土祠,改庙为祠,定为国家宗祠,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八次祭祀后土,规模巨大,仪式崇隆,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据传,汉武帝刘彻巡视河东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于是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和光武帝先后祭祀达十一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