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信良:假冒“乡村教师”,不遇小崔会如何
由*公益基金举办的第五期乡村教育培训班竟也会曝出丑闻,*在其个人微博上先后披露,有8人混入了 乡村教师 的队伍,这些假冒者来自黑龙江省北安市和伊春市两地,分别担任教育局副局长、主任和小学校长等职务。(详细报道见本报今日A14版)这年头,假冒风行, 燕窝 为 赝窝 之类比比皆是,就连考上大学的罗彩霞也可以被人冒名顶替。但总的说起来,被假冒的总是好东西,是香的、纯的、富的、吃香的、有威慑力的,比如假冒干部,往往能骗财骗色。而一位堂堂副局长竟放下身段,反其道而行之,假冒起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来,这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 利 字自然是种种假冒的原动力。虽则在北京十来天的教学培训和参观活动, 利 很 薄 ,但一来可以跟名人面对面,沾点 名气 ;二来可以观光休闲,沾点 洋气 ,对有些官员来说,小利也是利,岂能轻言放弃,出外 考察 的好事,不都是先由大小官僚系统的筛子筛过,才能漏下一星半点来的吗?这样的事司空见惯,不然又哪来 公费旅游 这一茬事呢?可这回不小心撞在小崔的枪口上了,而 微博 这一利器,更使得几位地方教育官员一朝闻名天下知。虽则其中有人被尴尬 请出 时,表现得很淡定,并声言 每年都来两次北京 ,颇有 还瞧你不上 的气度,但估计在他们内心里,肠子都悔青了,怎么自己这么倒霉,撞上了*这位敢把潜规则踩在脚底下的人呢?也就是说,只要主持公益基金的不是*这样的 狠角 ,农村教育局官员约等于乡村教师,也是完全可能 成立 的,对熟谙官场潜规则的人来说,利益分配的诀窍就在于巧借名目,反正圈子内谁都不会把窗户纸戳破。值得庆幸的是,*不曾沾染官场习气,他主持的公益基金也有相对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有 实话实说 的过人勇气和豪气。那么,别的公益基金呢?毕竟像*这样 狠 的监督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