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志敏的母亲金香莲,走了几十里山路,来跟当了“大官”的方志敏要钱做条棉裤,没想到儿子却一分钱都拿不出来。
农民运动领导人方志敏,不仅仗打得好,领导经济建设更是出色。他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工业发展迅速,成立了煤矿、铁矿、纺织厂、造纸厂,还开办了银行,发行股票。手握经济大权的他在别人眼里是个有钱的大官。
他赴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给中央带的礼物(战利品)就有两黄金、多万元银元和40余箱药品。这些钱物给中央红军雪中送炭,解决了大问题。
金香莲老太太总听别人说起她这个有出息的儿子,会把她接过去享福,但是看看依然家徒四壁的住所,心里却不由得心酸。
她一辈子穷怕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也没点存粮。好不容易拉扯大几个孩子,在方志敏17岁的时候,跟别人借几十块钱送他出去上学,如今利滚利,家里欠下了多元巨债,提心吊胆过日子,怕债主来闹。
现在,儿子当“大官”了,为什么一分钱也没往家里寄?是富贵了就忘记这个老母亲了吗?她想着冬天快到了,身上的破棉袄棉裤穿了十几年,缝缝补补,也该换一条新的。于是,不顾年纪大,一步一个蹒跚的脚印,走了几十里山路去县里找儿子。
金香莲老太太到的时候,方志敏正在和同志们开会,听说母亲来了,赶紧过来搀扶,进屋子里喝水。老太太看到日夜想念的儿子,十分欣慰。觉得儿子又瘦了,而且他身上的衣服也是一个补丁摞一个补丁,屋子里就只有一张破床、一张破桌子和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这是怎么回事?
金香莲问:“志敏啊,姆妈今天来,想问你要点钱,做身衣服,家里的债……”方志敏看着才50多岁就已经有好多白头发的母亲,一阵愧疚。他握住母亲长满老茧的手,转过头去抹掉流出的眼泪,说出一句:“姆妈,我真对不住您!许久没去看您,也没钱给您寄过去……”
金香莲说:“可是,我听别人说,你当了主席,掌管着金库,你怎么会没钱呢?”方志敏知道母亲以为他像戏文里说的那样,当了大官有花不完的钱。苦笑着对她说:“姆妈,儿子虽然当了主席,但是穷人家的主席,也不是什么大官,那些钱呀,都是干革命用的,给战士们做衣服,买枪炮,一分不能动用。您看看,我们现在每天的饭钱才七分钱。”
金香莲摸着儿子的脸,点点头。她并没有因为没要到钱就气恼,儿子说的“做穷人家的主席”这句话让她安了心,只要儿子是在为穷人做事,就一定能带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的。
金香莲就这么回去了,方志敏送了一段路,给母亲的包裹里塞了几个馒头。心想着以后革命成功后,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给她吃好的,穿暖的。
但是,金香莲没有等到享儿子的福,年,方志敏被捕遇害。消息传到金香莲的耳朵里,她怎么都不信,她喃喃说:“我儿子一定会带着红军打回来的,他说要给我买肉吃。”
国民党打到方志敏的老家,乡亲们都劝金香莲出去躲一躲战火,但是她都不肯走,她一直带着希望守着那间被国民党放火烧过十几次的家。其实,这只不过是个矮土房,门很小很矮,大人要进门,必须低下头往里钻才进得去。她每天在这个小房子里住着,吃着最便宜的粗粮咸菜。她始终相信,儿子会回来的,这是他从小的窝。
她穷得连被子都买不起,冬天寒风凛冽,冻得直打哆嗦。只有靠着土法子来度过,在脚下放一个烘笼,手里抱一个烘笼,身上搭一块破布,靠在椅子上,身体缩成一团。
金香莲就这样熬过了无数个漫漫冬夜。
后来,方志敏的一位同学担任了弋阳县的国民党县长,他想救济金香莲。金香莲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她眼里他这个官不是穷人的官。
弋阳解放后,儿媳一家前来团聚,金香莲才接受儿子早已牺牲的事实。她心里悲喜交加,喜的是儿子终其一生奋斗的“好日子”终于来临,穷人们翻身做了主人,有了田地。悲的是方志敏再也看不到这盛世了。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烈士母亲金香莲的生活,在南昌给她安排了舒适的住所。这一次,她没有拒绝,她心想着:这是儿子给她挣来的,儿子没骗她。
江西省省长为她刻制一块“方志敏母”的印章(后改为“方老太太”章),对她承诺:“您如果有什么困难,或者想要什么东西,随时来找我,或者随便您到哪里取,盖一下这个章就行。”
金香莲收下了这枚印章,可一直到去世,她也没用过一次,更没向任何人提过任何要求。
晚年的金香莲和儿孙们住在一起,安享晚年,可她依然十分简朴,每天的吃食都是粗茶淡饭。别人让她吃点好的,她总是摇摇头,嘴里念着:“儿子做主席的时候,一天的饭菜才七分钱。”大概在她的心里,吃太好,心会不安。
方志敏一生为革命、为农民解放而奋斗,牺牲时年仅36岁。他一生清贫,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他的母亲金香莲亦坚守淡泊,不慕富贵。母子二人的精神不正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洁白崇高的品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