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五十三小指月和爷爷的故事石膏知母
TUhjnbcbe - 2021/2/15 1:17:00

石膏

[功能主治]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牙痛,头痛。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白虎四大证与兄弟不和
  山脚下一老农有两个儿子闹分家,所有的田产都分好了,现在就差父母还没分。
  老父亲还能干活,大家都抢着要,老母亲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大家都不好。
  这样两兄弟相互争执,不可开交差点就打起架来,如果不是邻居拼命拉住劝阻,医院了。
  做父亲的怒得说不出话来,做母亲的更是伤心得整日以泪洗脸,正逢酷暑,天气大热,兄弟俩争了好几天,争得脸红脖子粗,争得眼目胀,声音沙哑。
  结果做哥哥的头痛如裂,坐卧不得,做弟弟的牙肿得满口都是包,张都张不开来,痛得连饭都吃不了。
  俩人见面还是如同仇寇,那眼神像箭一样,相互敌视,都恨不得把对方给吃了。
  生病了不能不看医生,医院里打吊瓶,怎么吊了三天这烧还退不下来,头痛如裂的照样头痛如裂,牙肿如包的还是牙肿如包,不单分毫无减,反而有加重之势。
  这药液输进人体里来,就像杯水车薪一样,解不了渴,退不了烧,救不了火,又过了三天,还是老样子,做哥哥的先去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早有耳闻,因为山脚下的事情早就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兄弟不孝,有人说家教不行,但不管怎么说,这家还是快要被分得七零八碎。
  老先生说,身体发热口渴心烦,想要大量喝水,也不解渴,汗源源不断地出,脉又这么大,这是什么证呢?
  小指月笑笑说,这是白虎汤证,是阳明四大证。
  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
  老先生点点头,这时竹篱茅舍又有敲门声,原来做弟弟的也进来了。
  兄弟一见面,分外眼红,如同仇寇,俩人眼睛立马红起来,但都在这里看病,也就没说什么。
  小指月问这做弟弟的怎么回事,他说这几天牙肿,嘴都张不开。
  做哥哥的在旁边愤愤地说,吃不下东西,饿都饿死你。
  做弟弟的反唇相讥,头痛痛得把你头都裂开来。老先生看后,摇了摇头,便说: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兄弟俩听后,都觉得有点惭愧,小指月看兄弟俩默不作声,便故意问,爷爷啊,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
  老先生笑笑说,这兄弟就像同样一棵树长出来的枝干一样,虽然大家一个向东边长,一个向西边长,但这树共同都向树干树根吸取营养,如果没有好的树干树根这树马上就枯萎了,如果没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家人很快也就走到尽头了。
  小指月又说,爷爷为什么兄弟会不合呢?
  老先生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你把财物看得比兄弟感情还重,那就已经不是兄弟了。所有的争端大都源于语言,语言为祸福之门,一言不合,引起刀兵相见的,最后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这样的教训,自古以来从未少过。
  小指月又问,爷爷,那该怎么忍呢?
  老先生说,忍分为很多种,比如强忍,情忍,义忍,道忍。
  小指月又问,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先生说,强忍,是打不过对方,强将自己的气压下去,这样忍会忍出病来。
  情忍就是看在大家都是兄弟夫妻或姐妹的关系下,即使偶尔有不和,也能够一笑了之,毕竟亲情感情才是最重要的,看在这个份上,虽然有一时的不和,最终都可以调解。
  义忍就是朋友之间重义气,或者讲究一个仗义,而不会乱来。凡事讲一个法律跟道德。
  道忍那是修行之人做的,他们身心清静,一心向道,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心无挂碍,不起任何嗔恚。
  小指月听后说,我知道了,爷爷,一般亲戚之间,应该情忍,做兄长的应该负起教育弟弟的责任,做弟弟的应该尊敬兄长。
  这兄弟俩人听爷孙两个一唱一和,顿时觉得脸红耳赤,这种脸红耳赤不是愤怒气上,而是羞愧气下难当。
  老爷爷曾跟指月说,你能够让愤怒的人惭愧,那么你就治好了他的病,他也回头了。
  小指月不解地问,为何呢?
  老先生说,亢为害,承乃制,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惭愧则气下。
  一个人如果懂得常内省,常惭愧,他身体的气机就不会犯上,不会脑充血,不会失眠,不会中风。
  如果事事都埋怨抱怨别人,常跟别人争斗,从不反省自我,那气机就会一派往大脑心脏冲,心脑血管就容易充血破裂,人也容易中风失眠烦躁脾气大身体也差。
  这兄弟俩同时问,我这要吃什么药呢?
  老先生笑笑说,你这吃什么药不要紧,如果缺少了一味药引子,那你们这病请神仙也治不了。
  这兄弟俩同时又问,什么药引子啊?
  老先生笑笑说,你们家门口不是有棵几十年的老樟树吗?你们分家时,怎么处理呢?是把树木左右劈成两半,还是上下锯成两截呢?
  兄弟俩默不作声,惭愧地低下了头,原来他们就有这个想法。
  老先生说,树你不管怎么把它劈开分了都不能再活,人的感情如果彻底割裂了,那接下来还怎么生存下去呢?
  你们兄弟之间相互在世的时间是最长的,你的父母几十年后都会先你们而去,你们兄弟却可以走得更远。
  你们这样做,觉得逞一时之气,这气是逞不了的。你想想,你们这样做,自己好像很有理,可如果你们的娃子也这样做,你伤不伤心,你们不要只看到眼前,不是你们在看,你们的娃子跟周围的亲戚邻居,通通都在看啊!家丑不可外扬,你们的娃子以后有样随样,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父亲也是这样的,到时你又是如何惭愧呢?
  这兄弟俩听了后,更是默不作声,觉得自己确实闹得太离谱了,气上头来,确实没顾及自己整个家庭。
  老先生接着说,让你们老父母安享晚年,听你们老父母的安排,分家产并不能让你们富裕,自己有本事到外面闯出一番天地来,才是真正的富强。
  这两兄弟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算了不分了,都给老父母吧!父母给了我们的身体,就是给最大的宝贝,我们如果还嫌不够,就是禽兽都不如。
  老先生看到药引子已到位,便跟指月说,白虎汤,兄弟都是一张方子,同气连枝。
  小指月说,一个头痛如裂,一个牙肿如包,都是这方子吗?
  老先生说异病同治,都是阳明热火上攻,都是身大热,大烦渴,汗大出,脉洪大,这四证具足,一方可解之,名曰白虎。
  小指月一边念方歌一边把白虎汤写出来。
  白虎汤用石膏煨,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燥烦热渴舌生苔。
  兄弟俩拿回去,让老母亲熬了白虎汤,当天吃下去,当天晚上头就不痛了,牙也不肿了,几天吵得睡不着,疼得没法闭眼的,纷纷都安然入梦乡。
  小指月说,爷爷这白虎汤这么厉害啊?
  老先生说,白虎者,行秋金之令也,一派酷暑之象,一旦秋气到,暑热尽消。白虎秋气也,含有秋金肃杀之令,能让酷暑的炎热,转为秋天的清凉。
  能让炎炎的夏热,来一场甘霖露雨。小指月点点头说,原来如此。所以,不管这胃火冲上去牙痛,还是头重胀痛裂痛,还是口中燥咳,一旦石膏下去,往下降,知母甘草粳米就能滋养肺胃津液,这样气降,津液下润,如此降本流末,百脉舒和,身心调畅。耐不了药的中医复方
  有个房地产商,天天晚上都到外面应酬喝酒打麻将,没有两三点都没回家。
  最近突然牙痛,随后咽痛,痰多,咳嗽,医院一检查,发现是大叶性肺炎。
  甚至还咳痰带血,他吓了一跳,担心肺里头会长肿瘤包块。
  以前房地产投资,几百万的,他眉头都没皱过,现在这肺部咳痰带血,疼痛难受,他却被吓得冷汗淋漓。
  医院,用最好的抗生素,一挂上吊瓶,两天热就退下来,咳也没那么厉害了,咳出来的痰没那么*了,也没有血丝,他心中才一放松,暗暗自喜道,还好,老子有钱,能请到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看来这个社会没有钱是行不通的,得个病都找不到好医生好药。
  然后他正高兴着,又陪朋友出去外面打麻将了,他以为这身体都快好了,没什么,就喝了点小酒,吃了点辣椒,第二天起来眼睛都红了,他也不管,照样充当夜猫子,晚上外出。
  第三天一起床,就觉得咽喉难受,咳了两口痰,发现这*痰夹着大量的鲜血,这下他又吓坏了,不是了吗,又反复?
  医院,挂上最好的抗生素,这次居然降不下来,咳痰带血厉害,身体还发烧发热,连吐出来的气都是热乎乎的。
  医院医生说,这身体耐药了,最好的药都上了,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这房产商这时才大惊失色,怎么办,有钱也买不到更好的药啊?
  还没有研制出更厉害的抗生素来,怎么这么快身体就耐药了呢?
  没办法,只好找中医试试,于是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得知了他这前后治疗的情况,便笑笑说,你这病本来就快好了,但由于不注意,又让它复发。
  这房产商说,为什么呢?
  老先生说,治病前后都要清斋淡饭少应酬,早睡早起不熬夜,这是最基本的保养身体原则,你每一条都违反了,而且违反得厉害啊!
  这房产商说,为什么我刚开始用药好了,过两天又发作了。
  老先生说,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你看似熄灭了的烟火,你如果不注意,往里面丢些干柴,它很快又烧起来了,所以你看是热势退下来了,咳喘没那么厉害,而你一旦熬夜,把自己身体熬成干柴,再丢进辣椒酒肉,很快又把火重新点起来。
  你这不叫耐药,是身体运不动药,吃不消。
  即使用世界上最好的药,干柴碰上火星,还是一点就着。
  这房产商是个聪明人,一听老先生比喻,就点点头,知道了自己的短板。没有听从医嘱,一味依赖药物把病拿下来是不可能的。
  接着他又说,那中医耐不耐药呢?
  老先生说,你不把饮食起居调回来,中药也救不了你。
  他听后惭愧地点了点头,确实他知道在他这个圈子里,有不少老总在四五十岁就得肺痈肺癌,熬夜烟酒辣椒,长此以往,不生病才怪。
  这时老先生说,指月这大叶性肺炎,肺部壮热难耐,该怎么下手呢?
  小指月说,这肺脉洪大亢盛,内在既有痰热挡道,外面又有气机闭郁,还是外开肺盖,内清肺热。
  老先生又问,开肺盖用什么药呢?
  小指月说,用肺三药,麻*、杏仁、甘草。
  老先生又问,哪味药清肺金实热,效果最快最好呢?
  小指月说,当然是石膏了,石膏这味药又叫白虎,专门行肺金肃降之令,凡肺部实热痰浊壅盛,非石膏不能清降。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那这合起来是什么汤呢?
  小指月说,就叫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肺热咳喘,发热口渴,各类实热性肺炎的特效方,既能够辛寒撤其标热,又能够宣降肺中气机,治其根本肺气闭郁。
  老先生点点头。
  这房产商一喝完麻杏石甘汤,马上赶到很奇怪,这从咽喉到胸肺胃,这一片好像有根扫把在里面,把它堵塞壅滞之处纷纷扫开来,气都顺了很多,连吃了三剂,痰热除,咳血止,身上发烧也退了。
  小指月便问,爷爷,这抗生素容易耐药,我们中药耐不耐药呢?
  老先生笑笑说,张仲景用麻杏石甘汤治肺部实热炎症,一辈子都没有耐药,古今的医家延续《伤寒论》的经验,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各类大叶性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都快两千年了,疗效显著,又没有耐药性,这正是祖国医学汤方非常可贵之处。
  小指月又问,为什么这复方那些细菌病*没法耐药呢?
  老先生说,我们中医的汤方,加减变化,随机应变,没有固定的出招,规定死的药物,所以细菌病*它的变化,怎么跟得上我们处方加减的变化呢?
  剂量稍微一调整,药物稍微一加减,那汤药的味道又不同,所以根本没法耐药。
  所以不是不能耐药,而是根本没法耐药。
  小指月听后大受鼓舞,原来中医治疗各类感染性疾患,也大有所长,而不是慢郎中,也不是只能调理调理。石膏退热之秘
  有个儿科医生,自家的娃子七岁发烧,脉势洪大,他用白虎汤,居然退不了,这么厉害的汤方还退不了这高热,一直两三天烧到四十度,家里人没有不担惊受怕的,因为娃子高烧超过四十度,很有可能会烧坏大脑,引起热极生风,神志昏迷。
  这该怎么办呢?
  他不得已之下,只有带着娃子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求教老先生。
  老先生一看这娃子面赤,舌苔*,舌尖红,脉也洪数,便笑笑说,你可以给他用白虎汤啊!
  这儿科医生摇摇头说,白虎汤能治得好,我就不用送到你这里来了。
  我这娃子向来都不喜欢吃药,这白虎汤给他喝了,他却吐出来,根本进不了。
  老先生便问,那你石膏给他用多少克呢?
  这儿科医生说,一般大人我用20克,小娃子我只用10克。
  老先生笑笑说,轻故也。
  这儿科医生又问,为何呢?
  老先生笑笑说,就像你派一个排去跟被人一个团作战,你这排即使再勇猛,也很快被敌人打回来。
  这儿科医生听后觉得有道理,便说,那该怎么办?
  老先生说,很简单,就派一个团去,把他们拿下,重用石膏。
  这儿科医生说,小孩子身体娇嫩,受不受得了啊?
  老先生说,有病则病受,况这石膏又不是大寒之药,你用一小撮想扑灭这燎原之热,如何能够称心如意呢?治疗外感实热,高烧脉数,我用生石膏轻的必用一两,若湿热炽盛,如燎原之势,必用四五两,或者七八两,或者单独用,单刀直入,或者跟其他药配合用。
  这儿科医生听后还有点疑惑说,这么大剂,我还是不敢拿我儿子以身试药。
  老先生又笑笑说,这样吧,你可以先用生石膏二两煎汤,凉药热服,乘着还温热,你不用给他一次服完,每次只给他服用三分之一,这样烧如果退下来,后面的就不用服了,如果没退下来,再慢慢地增加,这样不就安全了吗?
  这儿科医生听后,觉得也是,便依法炮制。
  想不到自己用10克的石膏,退不下的高热,一用二两60克给娃子吃,孩子居然喝了一口没有吐,还想要继续喝,第二杯一喝完,这热势明显就退下来了。
  再把剩下的喝下去,晚上就没有再烧了,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就彻底好了。
  这儿科医生马上再次上来竹篱茅舍,真诚地道谢。
  并问,为什么老先生反复交代,必用生石膏,而不能用煅石膏来退热。
  老先生说,石膏本来用来清解阳明大热,你如果煅过后,就变得收敛生肌,令热难清。
  清代陈修园说,今人畏石膏之寒而煅用,则大失其本来之性矣!
  煅石膏研末,用来治疗外伤出血,或溃疡不敛,湿疹瘙痒还可以,若用来退壮热高烧,则断不可用。
  这儿科医生又问,为什么大剂量石膏分为三次来服用也有效果?
  老先生笑笑说,这就是我琢磨出来的,这样多次送服可以免除病家的疑惑跟恐惧,他们既然怕药物太大剂量,又想治好病,那就不如先投石问问路,如果药中病所,病人就还想继续喝下去。
  而且这多次徐徐进服,可以使药力集中在上焦中焦,而不至于一下子寒凉下走,导致滑泻。
  所以石膏退热之秘,一在于生用,二在于剂量要大,只要是外感实热,生石膏重用,断无伤人之理,而且放胆用之,断无不退热之理。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石膏凉而能散,有透发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医者多误以为石膏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实热者,尽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矣!
  儿科医生又问,如果娃子高热,脉又有些虚弱怎么办?
  老先生说,这是壮火食气,热盛伤津,盈久必亏,热虽盛,而脉呈现虚软状态,照样用石膏,不过必须佐以人参,这样虚脉得以补益,壮热得以撤退,方是万全之举。
  这儿科医生听了后,再次拜谢说,老先生诚乃晚辈石膏之师也!
  从此这儿科医生得此石膏之秘传,再治起各类小儿高热,外感湿热,都是应手取效,大大提高临床效果。
  病人络绎不绝,当地人称小儿石膏王。
  然后小指月小笔记本中写道: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得知母,最能止壮热烦渴。
  石膏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神农本草经》说,石膏治金疮。
  这是煅用外用来止金疮出血,用煅石膏研成细粉,敷金疮出血,甚效。
  若是湿疹疮疡,煅石膏加枯矾外用,或者煅石膏配*柏打粉外用,特效。
  《青囊秘传》曰,煅石膏配*柏打粉,名曰石*散,外掺,治湿疮肿痒。(因各人体质不同,请勿擅自效仿处方用药!)[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二母宁嗽散与仁义道德
  有一商人名文安,娶一个妻子叫吴敏,夫妻之间感情和美。
  吴敏也心性聪敏,善于打理家务,唯一一点让文安头疼的就是这妻子吴敏跟母亲婆媳之间经常有口角。
  因为每次婆媳二人都在他面前相互讲对方的不是,搞得文安倾向哪一边都不好。
  媳妇说,婆婆什么都管,搞得她好不自在。
  婆婆说,媳妇不知节俭,太过奢侈。
  这让文安左右为难。
  而这吴敏有一回跟婆婆争吵了半个多月,大家都互不说话,吴敏气在胸中,非常郁闷,几天都烦躁失眠,然后感到咽干口燥,就咳嗽起来。
  老咳十多天都没好,而且咳到晚上都没法睡好。
  不得已之下,文安只好带吴敏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听完他们家里的前因后果后,感慨地说,家庭不调和,是百病之源呐。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家庭的各个成员之间要保持相互关切的和谐状态,如果一有不和不快,就马上要说出来,解决了,如果没有解决,那么年长月久,就会因此而患上难治的疾病。
  比如有人长期气滞,就会胸闷,乳腺增生,甚至胃痛,诸如此类的疾患,都需要把家中的不快疏理开来,这样疾病才能一点一点底减轻。
  否则到后面,肝气郁结,郁久成肿瘤包块,到时想再治就为时已晚了。
  这文安也是个有见识之人,他一听老先生讲的都觉得很有道理,很有必要要协调一下婆媳关系,不然大家同在屋檐下,如果吃顿饭都不安,都怒目相待,这样即使天天吃最好的食物,也会郁出病来。
  但文安就想不出有个两全之策,谁能够把两难的问题,解决到大家都点头,那就是高手。
  这吴敏便问,大夫我这咳嗽应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你这脉细数,乃阴虚燥咳,可以用二母宁嗽散主之。
  然后小指月就开了知母、贝母两味药,原来这两味药就是专门泻肺热,润肺燥的。
  小指月笑笑说,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原来这知母、贝母是治疗肺燥咳嗽的最佳药对,甚至它的效果都被老百姓记住,编成俗谚了。
  这文安便问,大夫这药吃了能根治吗?
  老先生说,可以缓解,要说根治嘛,还差一点点,但现在咳嗽咳得厉害,能够缓解就不错了。
  于是文安就先让妻子吴敏把药带回去煎了,赶紧把病缓解缓解,不然这样老咳嗽下去,都咳出血来了,就麻烦。
  文安自己留在竹篱茅舍,他便向老先生请教如何根治妻子的咳嗽,老先生便附在文安的耳边如是如是地说了几句话。
  文安听后愁云渐开,心中的结居然疏解了大半,点了点头,马上向老先生鞠了个躬,拜谢而去。
  小指月就疑惑了说,爷爷有什么秘密,连我都不能告诉吗?
  老爷爷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也,到时候自然你就知道了。
  真奇怪这两剂知母、贝母二母宁嗽散,一喝下去,咳嗽马上安宁了。
  这吴敏便把病痛忘了,于是又开始向文安说婆婆不好。
  文安便早有准备地说,老人家啰嗦,我早已知道,所以要把你带到外面去住了,让你眼不见心不烦。
  只是亲朋好友们并不知情,他们也不知道母亲难以侍奉,如果我们突然背离而去,人家会说我们不孝道,所以我劝你在这一两个月内忍一下,这期间你一定要任劳任怨,不要让街坊邻居,亲人朋友看到是你跟母亲闹不是。
  只要这一两个月尽心侍奉,让大家都看到你我孝顺,到时我们再搬出去,这样旁人也不会说三道四。就当待婆婆如同待宾客,两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固然你要受点委屈,但好过长期在家里受气。吴敏听了后,心中大喜,从此对婆婆和颜悦色,嘘寒问暖。
  这婆婆不知道为何媳妇突然大改脾气,凡事都顺从自己,而且原本大手大脚的,怎么一下子勤俭节约,努力持家了呢?
  于是婆婆心中快乐极了,也对媳妇倍加体谅,老跟媳妇抢家务干。
  结果以前的各种摩擦居然一一便得圆润和睦了。
  过了将近一个月,文安发现妻子吴敏很少说婆婆不是,便故意问,近来母亲待你怎么样呢?
  吴敏笑着说,比以前好些了。
  文安便心中一乐,然后又假装没什么,跟妻子说,你务必再坚持一两个月,让大家都以为你们婆媳之间关系很好,这样我们在搬出去住时,大家都不会说我们不孝。
  吴敏听后点了点头,结果又过一个月,婆媳关系越来越好,吴敏发现婆婆居然处处关心她,自己也没理由跟婆婆闹分开,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文安便问吴敏说,母亲对你怎么样呢?
  吴敏说,现在婆婆对我很好啊,我不想离家另外找地方住了,我希望大家住在一起有个照应,你也可以尽人子孝道。
  这样一家就变得更加和睦,文安心中大喜,妻子也再也没有揪心咳嗽过。
  直到有一天,文安来竹篱茅舍感谢老先生锦囊妙计时,小指月才想起这件事。
  小指月便问,爷爷你是怎么想到这妙计的呢?
  爷爷笑笑说,我听你念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时,心中就想到了这个计谋。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为何我想不出呢?
  老爷爷笑了笑说,知母知母你可曾知道你母亲之心,你可曾知道你母亲如何含辛茹苦把你带大。贝母贝母为何能止咳,你可曾把你母亲当成宝贝,你如果把你母亲当成负累,那你天天都过得不开心,你如果把你母亲当成宝贝,那你不仅在尽孝,而且还过得幸福快乐。
  小指月点了点头,爷爷又说,这二母宁嗽散,为什么是二母,你想想两个婆媳之间,都是母亲,都有娃子,如果两人不和,那家中气氛势必混乱,人体气机混乱,就会咳嗽头痛,胸闷,没胃口。
  家庭气机混乱,就会大家睡不好觉,吃饭不香。
  所以我才说,二母宁嗽散,要想治咳嗽根本,还差一点点,差这点就是媳妇的孝顺之心,会做媳妇无恶婆,媳妇道做好后,哪有母亲不高兴的。而且媳妇本身将来也要做婆婆,你如果事事都跟别人争斗,最后也会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你可以现在离开你婆婆,将来你的媳妇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在你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远离你。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说,难怪爷爷最近要我背《弟子规》跟《孝经》,原来用这圣贤书也可以治病,不过治的不是身体的病,治的是仁义道德上面的疾病,但仁义道德上面出了问题,也会引起身体的不舒服,所以还是不能把它们强行分割开来啊!
  一个人想真正治好自己的疾病,还是要多提高个人的修养,提高仁义道德方面的建树。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证治准绳》曰:知母、贝母各等分,名曰二母散。
  治疗肺热燥咳,此二药善入肺经,泻肺热,润肺燥。一片孝心在药壶
  有个母亲,她有一对儿女,都有十来岁了,但这儿女经常不听话,也不能体会母亲独自撑起这个家的艰辛。
  原来这个家庭是单亲家庭。
  这母亲白天要出去打工,晚上还要做点刺绣,一个人干起多个人的活,为的都是尽快挣到钱,让娃子能够继续把书读好,能够让娃子在成长过程中少受些苦。
  每次她拖着疲惫的双腿回来后,都发现儿女们,既没有炒菜做饭,更没有洗衣服。
  甚至连吃完饭,碗筷都丢在一旁,没有去洗,刚开始儿女还小时,这母亲觉得为儿女们多做些家务是理所当然的,可这儿女都十来岁了,读起初中高中来,按照以前都可以撑起半边天了。
  这段日子工作实在太忙了,这母亲就累得眼花牙痛耳鸣。
  她就跟儿女们说,娃子啊,今天你们就自己洗一下衣服吧。
  这娃子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便不在意地说,妈妈最近我要考试,很忙,挤不出时间来洗衣服。
  这母亲听了后,觉得娃子读书考试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又把所有的家务干完,才去睡觉,她发现最近牙痛得越来越厉害,而且觉也越来越不好睡。
  经常莫名其妙地烦躁,甚至晚上经常烦躁醒过来,发现衣服都被汗湿了。
  这样没有睡好觉,白天干活工作,就老被领导们批评,而且晚上刺绣也没法做了,精力不济,支撑不住啊!
  这牙齿实在痛得厉害,她不得已才去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按照惯例,这坚强的母亲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不会轻易去找医生,不是因为病不重,也不是因为一个弱女子有多么强悍,可以忍住病痛,而是因为她想把看病吃药的钱也省下来,供给娃子读书吃饭。
  可一个家庭,大家同住一间房,往往都是母亲了解娃子,娃子不了解母亲啊!
  老先生听完这母亲的诉说,便知道这又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老先生笑了笑,这母亲看了后说,大夫,我这病严重吗?能不能快点根治啊?
  老先生听后再笑笑说,你这病不严重,不好根治,如果再严重一点,那就好根治了。
  不单这母亲愣了,连小指月也愣了,小指月连忙说,爷爷,你说错话了,这病轻的应该好治,病重的应该难治。
  只见爷爷笑而不答,小指月更是丈二和尚波不着头脑,爷爷向来很少说错话,而且即使说错了,别人提醒,他一定会及时改正过来,怎么这次爷爷说错了,我还提醒,爷爷还不改过来呢,还在笑我。
  这时爷爷说,指月啊,这个脉细数,牙痛盗汗,心烦热,失眠,是什么证型呢?
  小指月说,这很简单啊,就是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下面阴虚,所以腰酸腿软,上面火旺上炎,所以耳鸣牙痛,心烦。
  那为什么晚上出汗呢?
  小指月说,自汗大都气虚,盗汗大都阴虚。
  她晚上口干舌燥醒过来,舌又是红而少苔,所以这是一派阴虚火旺,虚火把津液逼为汗水往外蒸。
  老爷爷点点头说,那该怎么办?
  小指月说,阴虚火旺,牙龈痛,就用知柏地*丸。
  老先生又说,为什么要选用知母配*柏呢?
  小指月说,知母配*柏,能滋阴降火,大有金水相生之妙。
  降金生水,所以滋阴。
  益水养阴,所以息火。
  这细数的脉,就是一个耗散的脉,把身体津液蒸得厉害,所以要通过降收的药,把津液补回来。
  老先生在寻思,他好像完全不理会小指月所想的,接着他说,治病之标易,疗疾之本难。
  小指月问,如何疗疾之本呢?
  老先生说,你知道这是一个耗散阴虚的脉象,是一个操劳付出太过的脉象,是一个长期贡献,很少好好休息的脉象,如果你不让她休息下来,她这脉象发展下去,佷容易就变为虚劳,一旦虚劳起来,脏腑气血推动无力,就会长各类肿瘤包块,你别小看现在是牙包牙痛,将来脏腑长包块,那才难治。
  小指月便说,爷爷,你刚才还说这病重一点就好了,你现在又说再重一点就难治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老先生听后哈哈一笑说,我是这么说过,但并不矛盾。
  这母亲听了也觉得奇怪,怎么前后两个不同的说法还不矛盾呢?
  不知这老先生怎么想,然后老先生便说,你是想治好一时的牙痛盗汗耳鸣,还是想治好永久的牙痛盗汗耳鸣?
  这还用问吗?谁都想永久不生病或少生病,能够永久地治好病,傻瓜才不选择。
  老先生便说,你如果想一时地治好病,缓缓燃眉之急,把这知柏地*丸拿回去,吃上几天,牙痛耳鸣腰酸烦躁失眠盗汗都会减轻。
  如果你想长久地治好疾病,那就得再加一样药引子。
  这母亲听了后说,什么药引子啊?
  老先生欲言又止,这母亲说,大夫你尽管说来,药贵一点都不怕,我出得起这治病的药钱。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这药引子不是钱能买到的,要用时间。
  时间?这母亲从来没有听过用时间来做药引子的。
  老先生便凑过她耳边去,如是如是地说了一阵子。
  小指月在旁边又是一愣一愣的,怎么爷爷最近喜欢搞这神神秘秘的药引子,而且还不让我知道。
  这母亲听后有点为难,但一想要永绝病根后患,便下了决心,点头而去。
  谁知过了十天后,这母亲带着她的娃子,前来道谢说,病根已绝,从此开开心心,非常舒适。
  小指月一看都一愣,怎么来竹篱茅舍都是同一个人,前后十天神色却有天壤之别,以前一派愁眉苦脸,纠结的形象都跑到哪去了呢?
  现在这副喜乐幸福的感觉又从哪里来呢?
  原来这母亲一会去后,就卧病在床,不但不理家中杂务,还买了好多药在那里,而且做出悲哭痛苦的样子,对儿女说,娃子啊,大夫说,妈妈的病,有点重,所以开了很多药,说这段日子如果不好好休息修养,太过劳累的话,这病就没法治了。
  这娃子听后,一片担忧,马上鼓起勇气说,妈妈你别担心,接下来这些事情家务,我们兄妹俩统统都能做,你就放心地休息喝药听大夫的话吧。
  这母亲听了后,犹豫地说,我没有教过你们炒菜做饭啊,而且你们学习又那么紧张,又要考试了,我怕耽误了你们的学习啊!
  兄妹俩异口同声地说,不耽误,不耽误,如果耽误了母亲你的身体,那才是大事啊,我们会抓紧学习,最近就不看电视了。
  真奇怪,一个星期下来,这兄妹俩个人更像变了个人一样,好像吃什么催化剂一样,一下子成熟懂事起来,从买菜到做饭,从洗碗到洗衣服,从扫地到拖地,只要妈妈平时怎么干的,他们都似模似样地干起来。
  而且晚上从不看他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功夫片,都在那里抓紧地学习。
  还没闹出声音来,怕影响妈妈休息。
  这样十天左右,这母亲牙火也消了,眼睛也明亮了,耳朵也清晰了,腰完全也不酸了,这心中真是顺气极了。
  好像两个儿女一下子变孝顺,让她的心中得到最强大的精神补助,整个人就像换了副身子骨一样。
  小指月还是愣着问,爷爷,你那药引子是什么?
  爷爷笑笑说,一片孝心在药壶!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用药法象》曰,知母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因各人体质不同,请勿擅自效仿用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十三小指月和爷爷的故事石膏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