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药重点知识
TUhjnbcbe - 2022/6/14 1:04:00
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药物鉴别

金银花——连翘金银花:清热解*、疏散风热连翘:消痈散结、清热解*、疏散风热。二药均能清热解*,凉散风热,但金银花清透解*力强,炒碳能凉血止痢,制露可解暑,为小儿解暑良药。连翘清心解*力强,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同时可以利尿,治疗

热淋尿少。

川贝母——浙贝母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散结消痈。二药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但川贝母长于润肺化痰,肺热燥咳及肺虚久咳多用,浙贝母苦泄力大,善清热散结,没有润的作用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新咳及瘰疬疮痈多用之。

附子——干姜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二药味均辛热,都能温中散寒止痛,治疗脾胃虚寒证,都能回阳救逆,但附子力强于干姜,而干姜能降低附子的*性,治疗亡阳证常相须为用。但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止呕;附子散寒止痛力强,治多种阴寒内盛,能补火助阳,治脾肾阳虚。

龙骨——牡蛎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外用:吸湿敛疮牡蛎: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二药均质重沉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治疗肝阳上亢,心神不宁,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诸证。但牡蛎还能软坚散结,煅用还能制酸止痛。

龟甲——鳖甲龟甲: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心补血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二药均能滋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但龟甲善于补肾健骨,养心补血,而鳖甲能软坚散结。

肉桂——桂枝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二药均能温经通脉,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但肉桂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治疗肾阳虚证。而桂枝发汗解肌,可用于风寒表证。

麻*——桂枝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二药均发汗解表,治风寒表实证常相须为用。但桂枝发汗力缓,风寒表实表虚皆可用之,能温经通脉止痛,治寒凝血滞诸痛,心动悸,脉结代等。而麻*发汗力强,风寒表实无汗多用之,兼能平喘、利尿,治咳喘实证,水肿初起。

生地*——玄参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滋阴。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治疗热入营血,阴虚内热。但玄参泻火解*、散结力强,且能利咽。地*功偏养阴凉血,炒炭止血,治疗血热出血。

半夏——天南星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定痛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散结。二药均辛温有*,为燥湿化痰之要药。但半夏主入脾胃,重在治疗脾胃湿痰,且能降逆止呕,为止呕要药。天南星入肝经,主治风痰证。外用都能解*散结消肿,但天南星优于半夏。主要区别:天南星治风痰证,而半夏不能。

*芩——*连——*柏*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止血、安胎*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柏:清热燥湿、泻火解*、退热除蒸。三者都能清热燥湿,泻火解*,其中*连作用最强。但*芩泻肺火,清上焦湿热,清热安胎。治血热出血,胎动不安。*连泻心胃实火,清中焦湿热。*柏泻肾火,清下焦湿热,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生地*——熟地*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二药同源均入肝肾经而滋阴。但生地*清热凉血为主,治热入营血、血热出血。熟地*功专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白芍——赤芍白芍: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二药都入肝经。白芍柔肝气、养肝血、敛肝阴、平肝阳。而赤芍清肝泻火。

白术——苍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苍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发表、明目。二药都能燥湿健脾。白术有较强的补脾作用,治疗痰湿、水肿之水湿内停。而苍术重在化湿,用于寒痰湿阻中焦、脾失健运。

二、论述

朱砂、酸枣仁、远志、人参(安神)

朱砂:治心火亢盛治心神不宁

酸枣仁:多用于心肝血虚,心失所养之心悸失眠

远志:用于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

人参用于气血亏虚之心神不宁

白术、杜仲、砂仁、*芩、桑寄生(安胎)

白术: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

杜仲:用于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

砂仁:用于气滞之胎动不安及妊娠恶阻

*芩:用于血热之胎动不安

桑寄生: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之胎动不安

香附、益母草、当归(调经)

香附:用于肝郁月经不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益母草:用于淤血阻滞的月经不调,功善活血调经,治妇科经产病的要药

当归:补血活血,用于血虚或血瘀之月经不调

薄荷、玄参、白头翁(咽喉肿痛)

薄荷:用于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

玄参:用于热*壅盛,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

白头翁:用于疮痈肿*之咽喉肿痛

乌梅、干姜、补骨脂、白头翁、五味子、吴茱萸(治疗泄泻)

乌梅五味子:涩肠止泻,肠滑不禁之久泻久痢,五味子还可以用于脾肾虚寒之久泻不止

干姜:用于脾胃寒证之泄泻,实寒或虚寒皆可

补骨脂:用于脾肾阳虚泄泻

白头翁:用于热*血痢,治热*血痢之良药

五味子:用于久咳虚喘证,治久咳虚喘之要药

吴茱萸:用于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

细辛、川贝母、五味子(治疗咳嗽)

细辛: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川贝母: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燥咳

五味子:用于久咳虚喘证,治久咳虚喘之要药

白头翁、葛根、车前子、补骨脂(治疗泄泻)

白头翁:用于热*血痢

葛根:用于湿热泻痢,脾虚久泻

车前子:用于①湿盛水泻②暑湿腹泻善治大肠湿盛而小便不利之水泻,利小便以实大便

补骨脂:用于脾肾阳虚泄泻

藿香、半夏、*连、吴茱萸(止呕)

藿香:尤适于湿阻中焦呕吐

半夏:降胃气止呕,为止呕要药,随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

*连:清心胃实火,用于胃热呕吐

吴茱萸:用于呕吐吞酸

干姜、砂仁、藿香、乌梅(治疗泄泻)

干姜:用于脾胃寒证之泄泻,不论实寒虚寒皆可。

砂仁:温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寒吐泻。藿香:用于暑湿证湿温初起之呕恶吐泻。

乌梅:涩肠止泻,用于肠滑不禁之久泻久痢。

麻*、*芩、干姜、五味子(咳喘证)

麻*:用于咳喘实证

*芩:用于肺热咳嗽

干姜:用于寒饮伏肺咳喘

五味子:用于久虚咳喘证,治咳喘之要药

三、功效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发表明目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连:清热燥湿、泻火解*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之痛、温肺化饮生地*:清心凉血、养阴生津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消肿砂仁:化湿和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定痛(补充——催产下台)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清热解*

白芍: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四、分类

1活血祛瘀药:①活血止痛药②活血调经药③活血疗伤药④破血消癥药

2清热药:①清热泻火药②清热燥湿药③清热解*药④清热凉血药⑤清虚热药

3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②化瘀止血药③收敛止血药④温经止血药

4泻下药:①攻下药②润下药③峻下逐水药

5化痰止咳平喘药:①温化寒痰药②清化热痰药③止咳平喘药

五、半夏的炮制及其作用

①生半夏有*,只供外用长于消肿散结止痛②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③法半夏长于燥湿健脾④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⑤半夏曲长于化痰消食

六、怀牛膝和川牛膝

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七、用法用量

牛*: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龙骨:煎服15-30g,入煎剂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

阿胶:入汤剂3-9g烊化兑服。

冰片:入丸散剂,每次0.15-0.3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石膏:生石膏15-60g入汤剂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细末敷患处。

芒硝:内服6-12g,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化服,外用适量。

麝香: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附子:煎服,3-15g,宜先煎,30-60分钟,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以降低*性。

鳖甲:煎服,9-24g,打碎先煎,滋阴潜阳生用,软坚散结醋炙用。

龟甲:煎服,9-24g,打碎先煎。

羚羊角:单煎2小时以上,1-3g。磨汁或研末服,每次0.3-0.6g·

朱砂:入丸散剂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g,日2-3次。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细辛:煎服,1-3g,入丸散剂,0.5-1g。外用适量(细辛用量不过一钱-3g)

八、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修治: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

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将药物与水共同研磨,取其上清液,分离细末的过程)

火制:炒炙煅煨烘焙

水火共制:煮蒸炖(火单chan)焠

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精制药拌

十一、祛风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分哪几类,每一类用于什么证?

1祛风湿药:①祛风湿散寒药:辛温苦燥,主入肝脾二经,适用于风湿痹痛属寒者。

②祛风湿热药:辛苦性寒,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

③祛风湿强筋骨药:甘苦性温,主要用于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症。

2化痰止咳平喘药①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主用于寒痰、湿痰证

②清华热痰药:甘寒或凉润,主用于热证、燥痰证。

③止咳平喘药:药味或辛或苦或甘,药性或温或寒,适用于咳嗽喘息证

十二、十八反的具体内容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北沙参、西洋参、*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三、阿胶、杏仁、桂枝、山药、当归的功效和主要应用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1用于血虚诸证2用于多种出血证3用于热病伤阴心烦失眠4用于肺阴虚燥咳等

用法用量:入汤剂,3-9g,烊化冲服。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用于咳嗽气喘用于肠燥便秘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1用于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3用于痰饮、水肿、心动悸、脉结代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1用于脾胃虚弱证2用于肺肾虚弱证3用于消渴证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1用于血虚诸证2用于血虚或血瘀之月经不调3用于虚寒性血瘀诸痛证

用于痈疽疮疡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十四、人参、附子、朱砂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

人参:煎服3-10g,用于急重症时,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30-60分钟;研末吞服每次2g。

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不宜同时吃白萝卜或喝茶,影响药力。

附子:煎服,3-15g,宜先煎,30-60分钟,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以降低*性。

注意: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水

牛角。有*,内服必须炮制。炮制、煎法。配伍不当或过量,可引起中*。

朱砂:入丸散剂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g日2-3次,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注意:有*,内服不宜过量及久服,防止汞中*。忌火煅,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