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30种中药最擅长的药效
TUhjnbcbe - 2022/7/15 18:49:00

中华中药文明做为我国保守医学的一大宝贝和遗产,其影响和价钱弗成猜想,此刻中草药不停被采用着中药的称号和详细的药努力效,取舍有不少方位和道路。中医诊断疾病病因盘根错节,用药要配伍组合,中药能够独自泡水,也许熬煮,也许与其余中药熬成膏药来服。详细症状,该当详细辩证来治,弗成盲目“一刀切”,更弗成盲目试药,最佳要遵医嘱到达更好疗效。

?一、中药之最

1、清热之最——石膏

2、泻火之最——*连

3、降气之最——沉香

4、止痛之最——元胡

5、止血之最——三七

6、补阳之最——鹿茸

7、补阴之最——女贞子

8、生津之最——石斛

9、温痰之最——半夏

10、平肝之最——羚羊角

11、辛凉之最——薄荷

12、攻克之最——大*

13、凉血之最——犀角

14、理气之最——枳实

15、舒肝之最——郁金

16、活血之最——丹参

17、补气之最——人参

18、补血之最——当归

19、补脾之最——山药

20、消食之最——神曲

21、清痰之最——贝母

22、退*之最——茵陈

23、祛风之最——独活

24、安神之最——枣仁

25、温里之最——附子

26、止咳之最——杏仁

27、清热解*之最——金银花

28、芬芳化湿之最——藿香

29、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30、芬芳开窍之最——麝香

?

二、30味中药成果之最

1、清热解*之最——金银花

甘,寒。

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热*血痢,风热伤风,温发病热。

6~15g。

2、芬芳化湿之最——藿香

味辛;性微温

归肺;脾;胃经

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季伤风,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吐逆泄泻,怀孕吐逆,鼻渊,手,足癣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突矬:适当,煎水洗,或研末搽。

3、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甘,微寒,有*。

归心经。

清心镇惊,安神解*。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疯,赤子惊风,视物模糊,口疮,喉痹,疮疡肿*。

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

突矬适当。

?

4、水渗湿之最——茯苓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担心,惊慌失眠。

9~15g。

5、芬芳开窍之最——麝香

辛,温。

归心、脾经。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晕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亲信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悲痛,痹痛麻木。

0.03~0.1g,多入丸散用。突矬适当。

妊妇禁用。

6、清热之最——石膏

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5~60g,先煎。

?

7、泻火之最——*连

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用于湿热痞满,吐逆吞酸,泻痢,*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连善清上焦炎热。用于目赤,口疮。姜*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迷恋阻,痞满吐逆。萸*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吐逆吞酸。

2~5g。突矬适当。

8、降气之最——沉香

辛、苦,微温。

归脾、胃、肾经。

行气止痛,温阻拦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痛楚,胃寒吐逆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1.5~4.5g,入煎剂宜后下。

9、生津之最——石斛

甘,微寒。

归胃、肾经。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6~12g,鲜品15~30g。入复方宜先煎,单用可久煎。

?

10、温痰之最——半夏

辛,温;有*。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昏倒,痰厥头痛,吐逆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3~9g。突矬适当,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11、平肝之最——羚羊角

咸,寒。

归肝、心经。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疯,头痛昏倒,目赤翳障,温*发斑,痈肿疮*。

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屡屡0.3~0.6g。

置凉爽枯燥处。

12、辛凉之最——薄荷

辛,凉。

归肺、肝经。

宣散风热。清领袖,透疹。用于风热伤风,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3~6g,入煎剂宜后下。

?

13、止痛之最——元胡

辛,温,甘,苦,无*,性浮。动兄弟太阴、厥阴四经。兼疗气痛,最治血凝,腹中块结,脐疝痛。调妇人月信,经瘀经滞,除产后血积、血运、血冲。驱风治气,兼止腰膝之猝痛。活血止痛,兼简便溺之猝闭。品行血利气之权,兼通经坠胎之能。血热气虚者勿用。

14、止血之最——三七

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内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突矬适当。

妊妇慎用。

15、补阳之最——鹿茸

甘、咸,温。

归肾、肝经。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昏倒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1~2g,研末冲服。

?

16、补阴之最——女贞子

甘、苦,凉。

归肝、肾经。

滋养肝肾,明目乌发。用于昏倒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6~12g。

17、攻克之最——大*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热通肠,凉血解*,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善清上焦血分热*。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泻下力缓,泻火解*。用于火*疮疡。大*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突矬适当,研末调敷患处。

妊妇慎用。

18、凉血之最——犀角

苦、酸、咸,寒。

清热凉血,解*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

0.3~1钱。

19、理气之最——枳实

苦、辛、酸,温。

归脾、胃经。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9g。

妊妇慎用。

?

20、舒肝之最——郁金

辛、苦,寒。

归肝、心、肺经。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伤,热病神昏,癫痫发疯,*疸尿赤。

3~9g。

21、活血之最——丹参

苦,微寒。

归心、肝经。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信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蕴蓄,胸腹刺伤,热痹痛楚,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9~15g。

不宜与藜芦同用。

22、补气之最——人参

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大补灵*,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慌失眠,阳痿宫冷。心力枯竭,心原性休克。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不宜与藜芦同用

23、补血之最——当归

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贫血萎*,昏倒心悸,月信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6~12g。

置凉爽枯燥处,防潮,防蛀。

?

24、补脾之最——山药

甘,平。

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只,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量。

15~30g。

25、消食之最——神曲

甘;辛;温;无*

脾;胃经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饮食阻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吐逆泻痢。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脾阴不够,胃火盛,及妊妇慎服。

26、清痰之最——贝母

川贝母:苦、甘,微寒。

浙贝母:苦,寒。入心、肺经。

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稠等症。

川贝与浙贝皆属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痰热咳嗽等症。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则不及浙贝母,故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

一钱至三钱,煎服。川贝母价钱较贵,以研粉吞服为好,屡屡吞服三分至五分。

贝母与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实用于热痰、燥痰。半夏辛温散寒,治在肺脾,实用于寒痰、湿痰。故一润一燥,各有千秋。

?

27、退*之最——茵陈

苦、辛,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清湿热,退*疸。用于*疸尿少,湿疮瘙痒。感化性*疸型肝炎。

6~15g。突矬适当,煎汤熏洗。

28、祛风之最——独活

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痛楚,少阴伏风头痛。

3~9g。

29、安神之最——酸枣仁

甘、酸,平。

归肝、胆、心经。

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慌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9~15g。

?

30、温里之最——附子

辛、甘,大热,有*。

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亲信冷痛,虚寒吐泻,严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3~15g。

妊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中医药是华夏医学的宝贝,阅历充盈的老中医,能够用来对待百病,更能够将其用在食疗当中医治自身体魄。这边所讲的药性之最并非绝对,是为了凸显中药的主要性,也许说临床行使较一再,在实习中要灵便运用,弗成盲目试药,必然要到大道渠道采办中药材才有原料诊疗保证。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30种中药最擅长的药效